标签:
杂谈 |
TMAC,其实中国本来没几个人知道他的存在,或者就算知道也不会去关心。只不过后来这个有点娘娘腔的黑哥哥辗转来到了火箭。于是一切都起了质的变化。人们开始回忆他过去的种种成就;赞美他在全明星赛上石破天惊的扣篮和两届得分王的金枪不倒;感叹他最初和表哥卡特一起待在猛龙是多么的生不逢时;并且逐渐知道原来他就是个先克死二哥再克死三弟最后克死小舅子的天煞孤星;然后就着他Cissy的眼神开始揣测此公是否是个玻璃并且准备和姚明搞一搞断背山。
如你所知上述大多只是夸张失实海阔天空的东拉西扯,而我关于TMAC的最深刻的印象却是在达拉斯,在前年的季后赛第一轮。在那里我听到的是震耳欲聋的嘘声:
TMAC SUCKS!!!
TMAC SUCKS!!!
这种骂法比起我们那著名的京骂来,要稍微文明了那么一点点。直译过来就是“麦克格雷迪真烂”——当然这样搞就很没有原来的味道——所以不如按照上海老乡们喜欢的方式,把这句话意译成“麦蒂猪猡”。当然这四个字必须用标准的上海方言来演绎,要知道当年的假A赛场上,“裁判猪猡”的叫骂声也是一道经典的风景。
当然在国内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TMAC的负面消息,也没有人会刻意去嘘他——毕竟火箭已经成了所有中国球迷的又一支主队。然而他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罢了。
事实上TMAC远没有看起来那样和蔼可亲,所有一切归结到最后只剩下两个字——职业。其实我本不想说这些,但现在看起来大伙对于NBA球星的崇拜确实有些盲目了。
和TMAC的广州行比起来,前不久的斯坦科维奇杯在组织工作方面简直是场灾难。尽管主办单位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球员们遭遇的种种不方便,并且不得不在采访的时候忍受那些球迷们伸上来的照相手机——球迷和记者居然可以一起冲上去包围球员,真是奇妙的体验。在这样的局面下你很难去要求一个球星表现出职业风范,因为如果是那样他一定会被蜂拥而来的球迷彻底踩扁——所谓职业精神,绝不应该被拿来苛求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些人。
在广州我们看不到这样的混乱场面。既没有一个球迷出现在采访区,也看不到一个记者去找TMAC索要签名和合影——当然在活动主办方内部,多少会有玩一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小把戏,但至少在台面上来看一切都显得无伤大雅——所有人都被告知他们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而什么时候又不可以做什么,包括TMAC本人再内。联盟和球队支付他的薪水,广告商们和他签定丰厚的合同,而TMAC只需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并且摸着自己的良心来履行一个球星的义务。刚到美国的时候我们也会去追着TMAC采访,不过我们很快就发现:什么时候他会说,什么时候他会不理你,实在是很好判断——凡是NBA和火箭队规定的采访时间和采访地点,TMAC基本都不会拒绝记者的问题,或者说起码也会礼貌的婉言谢绝,而除此之外,他只会嘴巴紧闭两眼朝天。这在国内是无法想象的情况——在国内球员有权力在任何时候拒绝你,你同样也有权力利用一切手段在任何时间接近球员。而在NBA,球员们如果不想接受采访,多半会选择躲在浴室或者理疗室之类的地方。在这些地方,他们是受到NBA明文保护的。两相比较,哪种方式更先进,更种方式更科学,高下立判。
当然这绝不意味着美国球员真的具有绅士风度。他们中的许多人同样会拒绝面对镜头和麦克风,如拉希德之辈更可以直接朝着记者吐出mother
fucker之类的肮脏字眼。我只是想说TMAC在中国的表现顶多只是做到了一个职业球员的本分而已。在职业化的运作模式之下,要做到象他这样其实不难。问题的关键在于规则的存在是否真的能够起到约束的作用——无论他是一文不名的平头百姓还是腰缠万贯的达官显贵。然而从目前的看来,我们在职业篮球领域中的一切所谓“制度”,大多数时候仅仅是拿来供大家违反之用。
前一篇:神人姚明的凡人生活——修电脑记
后一篇:没想到会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