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牙齿保健的六大致命误区
(2014-09-29 09:16:26)
标签:
误区食物 |
分类: 预防保健 |
大量事实证明,只要对造成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如牙周病、根面龋以及骨质疏松等疾病预防得当,治疗及时,好牙齿是可以陪伴终身的。
误区二:牙齿不痛,就没有牙病
其实牙痛常发生在牙病严重时,许多牙病如龋齿、牙周病等在早期,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如出现症状那意味着已到中等程度以上了。我们要有“牙痛是病,牙不痛也可能有病”的观念,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误区三:洗牙是年轻人的事
“洗牙是年轻日的事,我们年纪那么大了,还讲究这些干什么!”很多人认为洗牙是为了好看,其实最主要是维护良好的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其次才是为了美观、社交。
牙周病是目前造成牙齿脱落的第一大杀手,定期洗牙可以使牙齿周围组织(医学上称之为牙周组织)清洁健康,让牙齿有一个良好的生态“土壤”。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3个月至6个月就应该洗牙一次。
误区四:牙越磨越坚实,啃点硬东西没关系
其实人到中年,牙齿保护层的 质已磨损得很薄了,如果过度磨损, 就会被破坏,深层牙本质暴露,牙神经末梢失去保护,容易出现牙齿敏感等症状,如果咬硬物则容易使牙齿造成隐裂、折裂等,甚至牙刷刷毛也不可太硬,防止牙齿磨损。建议不要吃太硬食物,更不能用牙齿开瓶盖、拔针等,平时还应及时补充钙质。
误区五:少几颗牙不装牙无所谓
人有28至32颗牙,拔几颗牙没关系,装不装假牙也无所谓。其实全口牙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一颗牙齿掉了,会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比如周围牙齿移位,上下对合牙齿的错位生长,进而影响咬合咀嚼功能,所以建议拔牙后3个月内应立即镶假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