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虽小,牵动全身健康
(2012-09-19 09:41:33)
标签:
李新月牙周病牙菌斑食物嵌塞天津市口腔医院杂谈 |
分类: 媒体报道 |
天津市口腔医院牙周科主任李新月提供的研究表明,牙周病患者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是一般人的两倍。牙周病可能引起的其他全身系统疾病有:糖尿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炎、胃病、肾病、眼虹膜睫状体炎等等。近期还发现严重牙周病还与老年性痴呆、肥胖相关。
据了解,牙周致病菌及其毒素以及炎症产物,可以经过血液或淋巴循环、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造成远隔组织、器官的损害和发病。患有重度牙周病易使原有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病情加重,增加诱发脑卒中的危险。牙周病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会使血糖升高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比率增高。
此外,牙周病灶还会威胁孕妇的健康,影响胎儿发育。重症牙周炎将使孕妇早产,所生出的低体重儿有可能患有脑部先天性疾病。在对牙周病病源的研究中,还从牙菌斑中查出了幽门螺杆菌,这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细菌性肺炎甚至胃癌的致病菌。
李新月主任建议: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尤其是牙周专科检查,针对牙周疾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引发和加重全身系统疾病。
患了牙周炎全身可能都遭罪
日常护牙三种“做派”要不得
那么,究竟该如何保护牙齿,呵护口腔健康呢?其实只要注意避免三种“做派”,你就会发现保护牙齿、促进健康这种事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一、“贵族派”伤牙又伤胃
◆典型表现
起床不刷牙就吃早餐。在许多欧美电影中都有这样的镜头:俊男或美女早上一睁眼,就有保姆送上早餐,于是头也不梳、牙也不刷,在被窝里就开始享用美食,那副奢华贵族派头颇让一些人羡慕,但事实上这种行为很伤身。
◆专家分析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预防保健科主任、儿童口腔科主任张向宇介绍,有关实验表明,清洁牙面后12小时,牙齿表面的菌斑就能被菌斑显色剂显示出来,约2天后菌斑开始成形,导致牙齿疾病的始作俑者就是牙菌斑。假如细菌每3小时可繁殖一代的话,1个细菌在24小时内便可繁殖为256个,一夜间繁殖的口腔细菌有多少是可想而知的。
虽然口腔内细菌并非完全有害,单纯把口腔内细菌的量作为参考标准来评价口腔卫生不完全正确,但如果正常菌群失去相互制约,或微生物和宿主之间失去了平衡,便会危害口腔健康。
◆正确做法
张向宇主任表示,正确的做法是起床后先刷牙再吃饭,这样一方面利于护齿,另一方面可减少在吞咽食物时细菌进入体内的数量,利于降低胃溃疡等疾病发生率。
二、“急性子”刷牙等于白刷
◆典型表现
刷牙时间短,这是绝大多数人都存在的问题。有关调查显示,60.4%的人刷牙时间在1-2分钟,23.8%的人不够1分钟,只有15.8%的人用时在两分钟以上。口腔专家指出,刷牙时间不够长,刷了也白刷。
◆专家分析
刷牙的目的并不是清除食物残渣,而是消灭牙菌斑,刷牙时间过短,对完全彻底地清理口腔是不够的,也无法发挥牙膏的杀菌保健功能。当然,刷牙时间过长也不提倡,因为会伤及牙龈。
◆正确做法
每次刷牙时间最好在3分钟左右,这样可以使牙齿处在较高浓度的氟环境下,提高其表面的抗脱钙、防龋能力。还要坚持早晚刷牙,尤其是晚上刷牙很重要。
刷牙方式也要注意。张向宇主任建议采用水平颤动法(即Bass刷牙法)或旋转刷牙法(即Roll刷牙法)。前一种最能洁净牙菌斑,后一种则有助增强牙周组织的防御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式刷牙要求每2-3颗为一组,刷下一组的牙齿要有重叠,避免遗漏,每个牙面都要刷到。
三、“剔牙手”可能病从口入
◆典型表现
很多人习惯饭后用牙签剔牙,但小心“病从口入”。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过一男孩因罹患流感免疫力弱,用牙签剔牙不慎刺伤口内黏膜造成感染,之后竟然引发败血性休克,险些丧命。
◆专家分析
剔牙不是好习惯,常剔牙说明有牙病。一般健康的牙齿不会有食物嵌塞现象,有3种口腔病才可能引起食物嵌塞,一是因牙周炎引起牙齿松动;二是有龋齿;三是因牙龈萎缩形成牙缝。
◆正确做法
当发现自己有食物嵌塞现象时,应进行口腔检查,再对症治疗。如果自我清理,李新月主任建议用牙线代替牙签,因为牙线不仅能剔出嵌塞食物,还能清洁牙面。使用牙线剔牙时,将线结成环形或将线的两端绕在两手的中指上,两指间的线应剩余3-5寸,然后用两拇指将线压入牙间隙,沿一侧牙面轻轻抽动,再换另一侧,反复4-5次。使用牙线最好每日一次,特别是晚饭后。
除牙签、牙线外,还有些人喜欢用冲牙器。对此,李新月主任表示,冲牙器的力度只能冲出牙齿及牙缝里的食物残渣,不能清除紧密粘在牙面上的牙菌斑,因此不推荐单独使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