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风“山竹”走了,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2018-09-30 10:20:05)
标签:

杂谈

别的不说,就服广东这次对“山竹”的管控能力……


今年的广东,有一种天气,叫“一到放假就刮台风、下暴雨”。


不知十一长假,能否逃过这个魔咒?


大家要随时留意气象台最新消息。


说到这样的天气,对于刚过境的“山竹”,广东的小伙伴们,想必仍心有余悸。


9月16日,第22号台风“山竹”,于17时登陆广东沿海,最大风力达14级(45米/秒)。


无论是家中坐观,还是朋友圈围观,都能见证这一史诗级“灾难大片”:玻璃爆破、树木折断、楼房摇晃、海水倒灌……


真是坐实了“风王”称号。


不过,虽然“山竹”破坏力强,但这次的减灾防灾工作,却十分给力。大家普遍的感受是:与以往相比,山竹的影响小很多!


是的,无论是灾前预防,还是防风救灾,或是灾后重建,广东这次对山竹的应对措施,都称得上是对“一次完整的风险管理流程”的完美演绎,且其管控能力也堪称表率。


大家应该听说过“风险管理”这个词,它指的是项目或企业在运营时,降低环境中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1

以珠海市绿化防灾为例,经统计,在“山竹”影响下,有6万棵树木折断倒伏,受灾数量仅为“天鸽”时期的十分之一。


同样是强台风,仅隔一年时间,珠海市的防灾效果,为何有如此大的变化?


在这背后,是比此前更为合理的事前预案,起了关键作用。


为了将绿化损失最低,珠海市在台风来临之前,主要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


1.修剪加固树木30万棵;

2.提升绿化养护质量,经费标准翻倍;

3.优化树种选择,替换抗风性强的树木;

4.制定园林专项应急预案。


试想,面对风险,如果我们没有计划和落实相应措施,天灾过后,会有多少经营成果会遭到摧毁和破坏?


珠海市在“山竹”过后的损失,之所以对比“天鸽”时期成倍下降,这是积极成立预案的成效。


为了降低损失发生概率,管理者首先要识别风险,提前做好充足准备,以及成立相关应急预案,应对即将可能面对的风险。


2

即便如此,由于风险是随机性事件,它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可能与事先估测的有所出入。


因此,在风险发生之际,通过对事态的变化,进行全程监控,根据情况需要实时调整策略,可以有效缩小损失范围。


对深圳来说,“山竹”是35年来,继“爱伦”台风之后,风力级别最强的台风。


面对罕见的强台风袭击,深圳高效有序地开展了各项防风救灾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


据报道,深圳没有一例因灾死亡。


对比“爱伦”时期伤亡8-10人的结果,当今的深圳,不仅人口成倍增长,且遭遇的台风影响指数更大。但是,与此前相比,深圳飞速进步的技术手段和防控能力,为我们构建了系数更高的安全屏障。


这样的防灾结果,离不开可媲美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信息采集能力。


过去十多年间,深圳气象自动站建设,从一小时采集一次,到现在一分钟采集一次。这种短时预报技术,被精准地运用到了“山竹”的救灾工作中。


“山竹”当天,一艘意外走锚的大型工程船,因此被成功救援,承载的73人也均被安全救助。


及时提供精确到点的气象信息,为成功救援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风险发生之际,及时且持续的监控,可以更加高效的防控灾情。如果没有这样的技术,我们难以想象救援的困难程度以及伤亡后果。


3


各位应该还记得,台风“山竹”过境第二天,路上四处一片狼藉的景象吧?


路上满是被刮断的树木,行人上班如同穿越丛林一般,非常不便。


不过,这样的情形,其实并没有持续太长。


各个街道的园林工作者和市政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就开始清理被刮倒的树木以及城市设施。大家的生活秩序很快便恢复正常。


热爱工作的小伙伴们是幸福的,大家很快又可以愉快地上班去了。


如果对比去年的“天鸽”,你会发现,这一次的补救措施还是非常高效的。去年“天鸽”时,由于缺乏经验,过境两个星期后,珠海市路上依然有很多树枝残骸。


滞后的补救措施,无疑会加剧经济损失的程度。因此,当风险发生后,及时采取各项措施修复,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程度,并让一切尽快的恢复正常运作。


4

最后,总的来说,广东这次面对“山竹”的防控能力,无论是对比以往,还是同期其他国家的应对能力,它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不得不在此,为广东这波风控能力点个赞。


当然,我们都不希望台风再来,但我相信我们更有勇气说,我们不怕台风再来。


文 / Sophie

来源 / 世界经理人

https://wx2/large/65d225f7ly1fu8xl5610hj20gd07mgrw.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