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然而,用人,还是用机器,这并非一个单选题。以富士康为例,这家制造巨头早年宣布了雄心勃勃的“百万机器人”计划,但时至今日,其机器人使用数量仅在十万左右,原因在于机器人很难灵活适应3C产业中复杂的零配件,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次品,整条机器人生产线都会被迫停产,并需要技术工人进行问题查找和参数调整—你看,在机器人面前,人仍然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人”种不同,如何做朋友?
谁在抵触机器人?
“工厂的管理者是最排斥机器人的人之一。”有媒体这样报道:“对于那些厂长、经理们,管人是件最麻烦的事,但也是他们的工作价值所在,一旦机器人来了,对管理者的需求也会大量降低,他们也同样会产生职业危机感。”听到这样的故事,余任冲笑了:“这完全是阴谋论,其实工厂的工人没那么复杂,管理人员也没那么复杂,而且中国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普遍比较低,企业中层还没到那么爱企业的地步。”余任冲曾对多家客户进行过机器人应用辅导,他觉得“工人其实是很欢迎机器同事的”。他曾在群光集团参与项目,这家世界最大的键鼠OEM厂商当时引进了光学检测机器人来检测键盘,但并不是所有的生产线上都有配备。很快,在那些没有配备机器人的生产线上,一种情绪漫延开来:明明机器可以干的事,为什么还要我们人来干?把我们当猴耍? 被机器人替换下来的人,都去了哪里?“工人现在是稀缺资源,机器人把人换下来以后,都会赶紧调到其它岗位。”余任冲认为,如果工人因为机器人而丢了工作,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恐怕不是机器人,而是管理上是否出了问题。
对人类同事而言,机器人是挑战也是机遇。柯马中国副总裁兼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贺万民把现有的企业人分成三大块,他认为,在机器人时代,高层管理者需要改变的只是思维和策略,而中层管理者改变的可能是地位,而且他们的经验极易变成障碍,最受益的当是新生代员工,机器人时代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