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2015-03-26 15:19:54)
标签:

反思

教育

分类: 反思

《小数的意义》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起始课,是在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的再认识。

一、凸显数学数学

课标修订版特别增加了数学思想,这节课我重在思考如何落实这一目标下了些功夫。

首先是类比,它属于推理范畴。由小数点后面有一位的小数是一位小数、有两位的是两位小数、有三位的是三位小数让学生类比:由此可以推断,小数点后面有四位的小数是几位小数?五位呢?由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一、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一、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一,让学生类比:那么四位小数表示什么?五位小数呢?

其次是抽象,适时引导学生“回头望”,事实上是我们经常做的小结,是由现象抽象出本质。我尽量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去概况,然后给出较规范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在对比中增强成就感。

最后是建模,充分利用好了模型图,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把正方形看作“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也是把学习推到起点处,都从“1”开始。目的是充分发挥“模型图”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看到0.1马上能想到图表示的样子。

二、问题驱动

在学习千分之一的时候,我让学生在100份的格子纸上表示。我最初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解决一个问题,同一条路有时不能完全行得通,要适时地调整思路,由正方形到正方体,使学生产生质疑,由问题驱动学生学习。学生想到很好的办法:把每份再平均分成10份,就得到了10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千分之一。如果继续追问,如果要表示万分之一该怎么办?学生会继续说再把其中的一份平均分成10份。这样就能很好得渗透极限思想。

3、适时评价。面对学生回答的问题,适时予以恰当的评价,充分挖掘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如学生概括的准确时我说“与数学家是0距离”,老师送你一个大拇指,点滴进步的积累就能有长足的发展。在教室内还能经常在同学精彩回答后不由自主得响起掌声等等。

4、不追求表面的圆满,始终把尊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民主教学贯彻始终。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的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是我教学所要追求的。

 

不足:

1、时间安排前面再压缩些调给后面,小数的读写紧凑些,小数的意义学习时间就充分些,认识一、二位小数时间再紧凑些,认识三位小数就更充分了,就能指导365的数法,就能较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了。

2、安排写小数时,一位学生读,应该同步安排一位学生板演,方便对照写的正确与否。安排学生板演的时间有点晚,浪费近一分钟时间。

3、有的设计最终停留在了设计上,课堂上没有转化成行为。写小数时安排学生同时板演和格子纸另一项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