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秋(散文)
(2010-09-29 07:49:11)
标签:
惠泽秋色秋雨《春秋》《老子》原创文化 |
分类: 散文 |
【士仑】读秋(散文)
说到秋天,大抵会有两种不同的联想,一是会令人想到挂满枝头的果实,于是有了丰满殷实健硕肥腴来形容这美好的季节,这秋在所爱的人眼里成了风韵犹存的美人,自然备受人爱恋;但也有人会想到瑟瑟的风,这秋在片片落叶里透着无情和肃杀,变成老态龙钟的耄耋老人,自然使人对秋有几分惧怕,勾起了人们对春的向往,对夏的留恋。这秋天,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我说秋天像是一本内涵丰富的书,不能只凭它的年代,它的的装帧,和它的封面封底,就上下左右是非功过妄加评说,想必会一叶障目以偏概全,不能真正领略这个季节的厚重,体会它的绵长与深邃。秋是要去读的,是要在经历过冬天厚厚的积累,春天生机勃勃的萌发,和夏天潜心的孕育后,以闲淡的心情,像读《春秋》、《史记》、《论语》和《老子》一样,在谈诗论画时,在沽酒品茗后,慢慢地体味这秋的意境,探究其曲径通幽的深远,就像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的诗句所写的那样: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细细品读,自有奥妙在其中。
读懂秋天首先是要读懂秋雨,如若你仔细玩味,你会体会到,这秋天的雨是和其它季节里的雨有所不同的,古人便有“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之说,更唤起了对秋雨的无限遐想。秋雨像是有了一把年纪的婆婆,用她特有的方式讲述着过去,讲述年轻,讲述漂亮,讲述光荣,讲述辉煌,当然也讲述着淡淡的忧伤。秋雨像一张弥漫在天地间缠绵的网,网络着历史与现实,也网络着追求与希望,连接着播种与耕耘时的艰辛,连接着瓜熟蒂落收获的欢笑。秋雨像一首悠扬绵长的乐曲,或是一支拨动人心弦的悠扬的歌,旋律中诉说古老的故事,词曲间传承优秀的文化。秋雨像是时间行进的脚步声,催促着世间的万物茂盛衰竭的轮回,新旧老少的交替,所以难免有些悲伤有些凄凉,但它说诠释的是宇宙间永恒的真理。
读懂秋天还要读懂秋色,说到秋色就会联想秋风,秋天的风给人以寒意,于是便有“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的诗句,也就有了“秋风扫落叶”和“一叶知秋”的说法,其实这只是说的深秋时的景致。其实在撩人的夏季远去,秋刚刚向我们走来时,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的景色,怎么就说秋天是肃杀和凋零的呢,看来文人墨客也大都是依自己的心情来描摹秋天的,难免有时会出现偏颇,不够准确。唐朝诗人杜牧在《山行》中写写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从一个侧面诠释了秋色的美好,成为脍炙人口的流芳千百年的名句。岂止是枫叶,秋本身就是多姿多彩色彩斑斓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仿佛是夏季天上的彩虹散落在了大地上,装点的秋天殷实厚重端庄绚丽。大自然这位伟大的画家,展开大地河流山川作为画布,挥笔泼墨,绘就了一幅秋的画卷,她远比春天厚重,她也比夏天沉稳,她更比冬天葱郁,她是冬日的期盼,春日的追求,夏日的慰藉。秋色,更像是一位鹤髯白发的仙人,阅尽天界凡间的人和事,他背靠仙境,面对人间,正清点着三山五岳江河湖海的收成,思念着用什么方法使盛季常留于此,洪福惠泽世间万物。
读懂秋天最关键的是要读懂秋天的人,因秋风瑟瑟,因秋叶飘零,所以常常勾起人们睹物思乡,见景思人的情怀,宋朝的范仲淹在《苏幕遮》中就这样表述: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虽文笔流畅自然华丽隽永,倒是显得有几分凄凉,细细读来定会有些感伤。人们对秋的忧伤多半来自两层,一层是因为秋和冬挨肩接踵,秋后便是漫长的寒冷的冬天,想起如何不悲伤;另一层是和人的年龄有关系,当中年已过步入老年,就仿佛是进入了秋季,虽是功成名就或是阖家欢乐,但自然规律难以抗拒,终将老迈,正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抚今追昔怎能不伤感。畏冬的人,不妨看看飘飘洒洒无怨无悔的落叶,当它投向大地的那一刻,分明是为了铺就一条通往春天的路,当你款款地走在这条路上时,不正是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严寒有什么可怕?惧老者,不妨想想古今中外有多少年逾古稀的老者,或诗或画或文或武书,谱写一卷卷“夕阳红”的佳作,于是奉劝君读读三国曹操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慢慢品味,老又何惧?
读秋天这本书,就像是你在云游四海,注重的是过程,欣赏的是风景;读的是字里行间的满足惬意,回味的是曾经的桃李满枝头的芬芳,和姹紫嫣红的盎然,以及斑驳陆离的色彩。可能由于每个人的知识阅历不尽相同,所品读的秋天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当我们合上这本厚厚的书时,会坦然地面对冰天雪地的隆冬天。
秋天,我在读一本关于秋天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