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

(2010-11-17 11:55:3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实录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哈尔滨市松北区乐业镇玉丰小学   郭凤湘

(一)教师出示红领巾:同学们,这是什么?(红领巾)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有三个角)

师:大家都注意到了角,那么角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

(二)从生活中发现角。

1、引导学生看书:角藏在书中的情境图中,快找一找吧。

    2、学生汇报结果。

3、师引导学生找一找周围哪里有角,摸一摸。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也有角?

4、教师多媒体出示家俱图,看一看角在哪里。

(三)认识数学中的角

1、(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找一找哪些图形中有角。媒体闪动角。

 

 

 

 

 教师:角在生活中穿着漂亮的外衣,出示四个凸现角的实物图。(剪刀、钟表、扇子和三角尺)
 
教师演示,使四个图的角闪动,淡化实物外形,留下闪烁着的角。(学生欣赏,注意闪动的角)让我们来看看角的真面目吧。

2、(媒体运用)出示一组角: 

教师指着角:这些图形就是数学中的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看书自学,小组交流。 

学生尝试归纳出角的组成。

1:(用手指在面前比划)这就是角。

2:有边、有顶点。
 
教师订正,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角 的 组 成                          

顶点


 
学生练习,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3
、(媒体应用)学生一起读关于角的儿歌。

 

我的名字叫做角,

一个顶点边两条,

尖尖的头直直线,

一起牵手开心笑。

学生很喜欢这种形式,一边做动作一边和同桌互相说。

4、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认识了角,想不想亲手折一个角啊?

生异口同声:想。

师:那让我们动手折角吧。

学生折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角,通过感知并利用媒体,建立概念。

师: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你有什么感觉?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出你的想法。

生:角的顶点是尖尖的;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点评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5、让我们来闯关: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第一关:(电脑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师:第3个为什么不是角?

生:因为它的一条边不直。

师:你答对了。

师:哪组同学愿意闯第二关?

电脑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师:第三关最难,谁有信心继续闯关?

电脑出示:下图中有几个角?


师:生活中只要你处处留心,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6、小组合作,做一个活动角,学生玩活动角,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引导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媒体应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
 
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纸条张开大小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媒体应用)多媒体演示制作过程、讨论过程及结论。
 
学生讨论最终结果:角是有大有小的。

师:它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生:边的长短。

生:边叉开的大小。

师课件演示:角的大小和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四)学生自己画角,说一说是怎样画的。教师发现个别学生只向一个方向画角,提示学生可以向不同方向画角。

学生交流角的画法。

讨论 后老师归纳:画角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画顶点,再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教师课件演示画法,并板画,强调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

学生再次画角,并知道角的开口方向可以不同。

学生画自己喜欢的角。

展示学生作品,表扬鼓励,纠正不正确的画法。

(五)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一个三角形、一个任意四边形,它们各有多少个角?

  学生数角。

(六)总结收获:

1:我认识了角,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2:我会画角了。

  3:我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了。

  4:我会数角了。

5:我知道生活中有数学,到处可以找到角。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组成:一个顶点    两条边
【教学评析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整个教学过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

2.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体现出了活动教学思想。

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教师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3.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节课教师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创造,这样的创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体现。

(哈尔滨市松北区教师进修校  黄丽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