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老师好,以下是我过去一周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一些问题,向您汇报如下:
(一)读书情况:
专著类:完成阅读的是《奋进的历程》、《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恰好这两本书有很多内容是重合的,对比着阅读,就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如对一个事件叙述的侧重点,对同一事情不同解读等,还可以校正一些错误。)、《边缘的历史》。正在阅读中的是《一八四零年前的基督教》,《传统与后现代》。
学术期刊:历史研究,学术月刊,史学集刊,中国近现代史,还有社会科学类的期刊,主要查看有关基督教的论文。
(二)读书感想:
这里我要着重说一本书,即孙尚杨、钟鸣旦合著的《一八四零年前的基督教》。在导言部分,我读了三遍,每一次都感觉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如当前有关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研究,受法国“新派历史学家”研究方法启发,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型:通史、区域史、社会网络型(注重从同时和历时,纵横两个方面考察研究对象。)结合自己在过去的三四个月中的阅读和积累,对此已有模糊认识,在稍微形成一定的同史观基础上,此文有助于从不同层次上清晰了研究对象基督教在华传播史。导言还并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应当努力之处,如注重历史人类学研究或者平民研究,注重考察传教士经济史和物质生活研究等等,对于我思路的开拓,有很大帮助。
对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研究中所用的集中阐释模式,作者归结为:文化交流模式、现代化进程模式、边缘宗教模式、开化模式和自我与他者模式等五种,以前学者阐释模式概不脱离此,但是很少使用两种以上模式进行研究。我在笔记中对这五种模式进行了总结,并且结合自己的了解进行了解读,并期望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可以得到运用。
在这些基础上,还核对了1867和1868两年的《教务杂志》书目,刘天路老师的翻译很准确,但是按照您的方法,在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少量阅读基础上进行核对,还是发现和修改了近五十多处,有一些还是两可之中,容讨论后再定。
关于校对任务,我和赵美庆进行了分工,平时有不确定处,我们互相商量解决,争取年前完成。
上周是学习任务比较繁忙的一周,不仅由于新学期伊始,也是由于感觉到了未来的巨大压力,所以晚上争取早睡觉,早上早一点进入学习状态,争取早日取得一点成绩,不辜负您的期待和指导,我会继续努力的!
致礼!
学生:单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