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给孩子阅读艺术的历史

(2011-01-20 09:32:09)
标签:

少儿

艺术史

教育

分类: 家长问答

 

 

 

    每周星期四的约会又要见面了。

    聊点题外话,最初我和熊讨论在网上给家长和孩子聊点艺术史方面的东西,所以有了现在这个“儿童网络艺术馆”。

    有一次我在国家博物馆的微博上,看他们在做一个点播的活动,就是让感兴趣的朋友点播喜欢的文物,结果反映不是很热烈,为什么?我觉得大概还是一般的观众只是对历史感兴趣,如果要点播也是要有深度兴趣的人才行,就是至少他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已经比较了解了,才知道会点播哪些东西。更多的人只是很宽泛的兴趣,也不知道要点播什么。我提到这个问题,是感觉到“给家长和孩子看的艺术史”可能也存在这个问题。

    首先我是个小孩爸爸,这样艺术史方面的知识,在小孩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开始讲过,当然不是这样讲,都是随机的,大部分是孩子有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会把问题拓展开,把我要讲的东西“揉”进去。这种看似不经意的教,对孩子还是起作用的。后来稍微大点的时候,我会专门讲一点历史或者艺术家的故事,这就好像是网络的节点,我知道给他在哪放了陷阱,以后我可以把我曾经给他讲的东西串起来。

有一次我带孩子去看博物馆的雕塑,孩子说:这个有点玛雅的特点,那个好像是受到希腊的影响……之类的,我知道我给他讲的东西都在慢慢起作用,而且他还很得意那些都是自己发现的,并且我会问他“为什么”。我也很高兴我给他讲那些看起来枯燥东西没有“伤”到他。

    如今我在写这个时候我也会再次讲给他,用讲是不对的,是“聊”。

    我们是在公交车上,汽车开了,我们望着车外的风景,我说起上期为大家写的题目,是坟墓里的故事……我们就一路聊下来,因为他年龄现在13岁,已经在学校有一些历史课,所以有的地方和我都有讨论,但是主要还是听我聊的多一些。

    我们聊的这个艺术史面对怎样的是什么家长,假设读者是谁?我期望的效果是什么呢?这个网络艺术馆在每周往网上一放是不是就完成了任务?

    我像爱我自己孩子一样爱每个小孩子,我希望为他们做的一点点东西,能多少帮助他们进入到艺术的世界里。

    遗憾的是:不是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能和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朝夕相处,那样传授的知识不再是看起来严肃课堂的感觉,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在洗澡的时候,或者出去买菜的时候,或者坐车的时候,总之教育该是在孩子不经意时“慢慢的流进去”,这恐怕是最理想的了。但是这只适合家庭教育,对家长有比较高的要求。在面对更多的家庭的孩子时,我们不可能成群结队的去在买菜的路上讲艺术史的故事。那样的话会造成新的交通阻塞。最后教育“不得不”,大家要记着这个“不得不”。教育最后“不得不”以看起来课堂的形式存在。因为这样可以照顾到每个人,而且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虽然零星的散着聊可能会更有亲和力一点,但是传授知识的人应该了解知识是个有联系的系统,如果你要给孩子片段,那没关系,但是重要的一点,还要把片段帮孩子串起来,让他形成一个有效率的系统,这样知识才会成为一个便利工具,帮孩子解决问题。我们说了这么多,把教育是不是说的麻烦了,的确教育不是个简单事儿。

回来说我们的“简单艺术史”,如上所说,当我不能每个孩子亲自教授的时候,我选择了一个看起来“下策”的办法,就是先系统的一点一点,从远到近,从古至今的一般顺序聊,那么我这里假设的真正读者是谁呢?

是孩子的家长!

    因为我知道有一些孩子连字都不认识根本没办法阅读我为他们写的。或者说阅读了还不能理解我说的这些,他们不明白的地方也不能随时的问我……

    所以家长有多重要!

    如果我给的是草,希望你们这些奶牛们能给孩子挤出点奶来,呵呵。

    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最了解在什么时机把知识悄无声息的传授给他(她),最了解他(她)什么时候已经听不进去了,在这之前就打住。最了解……

    最了解很重要。

    而且家长要善于把知识拆解开,好像是孩子还小,一下吃不了那么多东西,你帮着把饼干掰开一样。好的教育是了解孩子后,“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如果你果真的给孩子们聊了艺术史,看他们有什么问题,如果他的问题你不知道怎么回答,也可以告诉我,看我能不能帮你。

    实际上我们都不是专门的育儿专家,我们平时都忙着自己的创作,我和艺术家哥们在一起聊天常常说到国内艺术教育如何的有问题之类,但是抱怨是没有用的,我们能做的可能非常有限,或者会有很多问题,但是我考虑至少我是个孩子爸爸,看着孩子一点一点的长大,了解孩子一般的状况,并且我也很喜欢他们,有这个做基础基本上还说的过去,用我了解的知识,帮助那些想让孩子进入艺术世界的家长。

    只有很少的孩子是自我学习能力超强的,他们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可以用自身的力量获取到足够的知识,这类孩子被看成天才,但是大多数的孩子都需要成年人的帮助。那么教育真正的人群是哪些?实际上就是普通的孩子。教育本身出不来天才。如果你觉得自己孩子是天才,那么我劝你大可放任自流,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你觉得孩子很聪明,但仍需要成年人的帮助,就该给孩子一个系统的,有条理的教育。

    本来这个是要在这周艺术史里说一下,结果唠叨的有点多了,所以单独发吧。

 

                                                                                   王剑在京西黑山

                                                                                       2011.1.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