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小河的夏天》:相约九八,重启三代人的成长记忆

(2018-05-19 14:49:00)

“我一直以为1998是十年前”“原来已经过了二十年了!”2018年初,很多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仿佛《相约九八》的旋律还在耳边,洪水爆发的悲痛还在心间。这些大众的记忆萦绕不去,很多个人的感念也让人不能忘怀,85后导演周全拍了一部电影《西小河的夏天》,让我们瞬间回到1998年浙江绍兴台门的夏天。

这部电影由张颂文、谭卓、顾宝明、董晴、荣梓杉等出演。获得了第2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竞赛单元KNN Award 观众奖、第13届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大奖。导演周全专业的学习背景以及资深电影人的加盟,为这部电影的高品质保驾护航。周全导演毕业于美国电影学院(AFI),参加过侯孝贤导演创立并担任院长的金马电影学院和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天才训练营,张家振、廖庆松、何威、林强、孔劲蕾等资深电影人看重这个新导演,也看中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当然,这个故事少不了一份“怀旧的情怀”。像是他的老乡鲁迅,周全把故事放到自己的“故乡”,回到自己的“童年”。导演18岁开启海外求学生涯,离开绍兴十年,而电影却将故事设定在二十年前的1998年。为了还原故事背景,导演专门去绍兴气象局查询1998年夏天的天气,在拍摄期间对应每个日期还原真实天气状况。

电影缘起于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导演及其周边的故事,导演也将这种孤独的成长体验投射到电影当中,主角顾晓阳是一个热爱足球的少年,爸爸是学校教务处主任顾建华,母亲是当地越剧团知名演员。而且,在这个世界杯开办的夏天,一个要升迁做副校长,一个正准备角逐梅花奖,顾晓阳只好和台门院子里失去孙子、和儿子不和的郑爷爷一起踢足球,然而这唯一的课余爱好还被爸爸千方百计地阻挠。

1998年,国内第一次全程实况转播了法国世界杯,电影《西小河的夏天》故事与此直接相关,郑爷爷半夜“拐”走顾晓阳到街边酒吧看比赛的场景想必勾起了一代人的怀旧,这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导演也说“每一个足球男孩心中都有一件10号球衣的梦想”,其实“10号球衣”意味着什么呢?贝利和马拉多纳吗?在足球场上来说,是球队的中枢、是衔接后场与前场的纽带、是进攻的发起者与组织者、是技术全面能传能射的战士。

然而“10号球衣”在本片中却有了不同的含义,对于顾晓阳来说,那是爱好、兴趣,甚至是课余生活的主要部分,是童年最好的陪伴。他宁肯光着上身去上学来“威胁”爸爸,也要穿着球衣到课堂,然后在同学面前、足球场上炫耀,这大概是童年最大的“资本”了吧。而对于爸爸顾建华来说,妻子杨慧芳是当家花旦,仿佛是穿着10号球衣的人,名气比自己大,也比自己强势,所以自己和新来的沈老师暧昧也好,努力晋升也好,都是想争夺这件球衣,关于家庭和事业的争议是这场“中年危机”里开球的中场。而对于郑爷爷而言,这件球衣是与儿子怄气、别扭的外衣,失去孙子小宝对一家人的关系造成了近乎毁灭的打击,足球玩具、球衣都是爷爷的寄托,他只有在顾晓阳面前才是爷爷,而在其他人那里算是个“怪人”。

很多人误解本片为“儿童电影”,或者“儿童成长主题”,其实不然。电影名为《西小河的夏天》,而不是“顾晓阳的夏天”,因为成长不只限于顾晓阳,爸爸和爷爷同样面临着成长,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人生阶段都面临着成长,只是以顾晓阳的视角展开的讲述。成长意味着“丧失纯真”,意味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

导演在某个采访中说,“对我来说,拍电影的目的是为了传达自己的想法、与观众沟通,我希望能借由影像叙事,与人交流思想与感情。在一个漆黑的小房间里,静静地与一群陌生人同哭同乐。”相信我们可以在《西小河的夏天》中体会到这种情感,也回望到每个人的“1998”,提取每个人的“成长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