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都对》:有了科学,恋爱不再是一件小事
(2018-01-20 10:27:43)“你说的都对”往往出现在男朋友哄女朋友的场合中,当然也存在于“一句顶一万句”的特殊情境。在互联网时代初期,我们可以靠检索来判断孰对孰错,随着海量信息汹涌而来,真假莫辨,信息越多困惑反而越多。原来的知识靠问答,在经历了信息爆炸之后,一群拥有知识的大神从废墟中款款走来,重新敲黑板,来解答更多问题。脑性时代,优酷出品了一档新的综艺节目——《你说的都对》,谁在说,都在说些什么问题呢。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问题,比如关于这个世界是否美好、生活的阳光是否明媚、对面的男人女人是否爱你,如果我们失恋、失意或者失忆,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听人劝解,最暖心的方式是有人陪伴。我们理所当然得认为感性的事情应该有感性的方式来解决,就像是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中讲到的自由的叙事伦理学,他说:自由的叙事伦理学不说教,只讲故事,它首先是陪伴的伦理:也许我不能释解你的苦楚,不能消除你的不安、无法抱慰你的心碎,但我愿陪伴你,给你讲述一个现代童话或者我自己的伤心事,你的心就会好受得多了。
基于这个说法,或说受教于这个理论,我们在书店随手都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鸡汤书,比如“恋爱秘籍”,比如“如何爱上一个人”,比如“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还有数不清的公众号和情感大V,他们搜肠刮肚得告诉你隔壁老王、同桌小张、同事阿美、闺蜜可可的故事,然后给你一些安慰。然而讲故事这种方式可以简单说成“举例子”,这样问题就随之而来,因为但凡可以用举例子来说明白的道理都会有反例。
那么,存在一种不靠讲故事也可以安慰一颗受伤的心、解答一张问号的脸的方式吗?脑性时代问答真人秀节目《你说的都对》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越是面对简单或者常见的问题,这种方式就越发显得高深莫测又深入浅出。在第一季第四期节目中,围绕着《科学谈恋爱 单身狗拜拜》的主题,蔡康永联手沈梦辰、靳梦佳与六位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偶像,共同输出无需讲故事的干货。
这一期的知识偶像、知乎大神让人眼前一亮,而且扫除了对博士和理科生的偏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博士刘也行、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华沙、伯克利音乐学院的读心神探黄荻钧、构建思想实验的二次元编剧梁边妖、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杨奇函,还有年仅20岁的NASA研究员陈锴杰。如果不知道,还以为这是世界认知心理学大会,但如果知道他们在讨论什么,好像又觉得他们不务正业。不过,当你张着嘴、瞪着眼看完这期节目,还是要疯狂地为他们打CALL。
本期节目讨论三个问题:怎样寻求真爱、如何辨别真爱、男性是否更青睐年轻女性。这都是朋友聚会、茶余饭后的日常话题,一群专业高端的人会如何看待呢?刘也行说“一见钟情”是人体内激素产生的应激反应,而且“一闻钟情”相比于“一见钟情”更为准确;陈锴杰说交谈双方进行逐步深入的个人化袒露有利于发展亲密关系;黄荻钧说位于异性左侧更容易获得好感,杨奇函提出研究证明花心男的消费行为倾向于多样化;陈锴杰提出受孕方式的日趋多样化逐步降低男性对女性年龄的关注度。
一系列脑洞清奇的结论和论证让人大跌眼镜又由衷赞叹,而这些脑洞又如此贴近生活现实,科技是否会改变人类的交互方式、医疗是否能带来新的男女关系、基因是否影响人的择偶和忠诚程度,恋爱不再是一件小事。《你说的都对》与太多网络综艺节目都不同,它专注于知识分享,又关注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出发,又提供不一样的营养。在知识共享和知识付费的脑性时代,这档节目可以说既有良心又有段位,免费观看更有价值的观点,而这些观点不再是“知识点”,而是完全可以应用于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让知识变得更有趣,让生活变得更科学,《你说的都对》值得我们为之打CAL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