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窥《论语》“为”字用法

(2011-08-05 08:03:47)
标签:

论语

词性

文化

管窥《论语》“为”字用法

                       文/吾嘶

据统计《论语》中“为”字共有170处,除去“为政第二”中“为”字外,共计169处。鉴于时间、精力及知识储备限制,只选取其中数处分析,故言“管窥”。

汉许慎《说文解字》对“为”这样解释: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一般而言,“为”字有两种读音:阳平和去声。就词性方面具体而言,阳平“为”主要有动词、介词、连词、助词及语气词等五种;去声“为”主要有动词、介词两种词性。

本文就从这两方面切入,根据词性的区别结合《论语》原文择实例分析。

一、阳平“为”

1.动词

1)假借为“伪”,即做、作、干等意思。

《为政第二》篇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颜渊第十二》篇中: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

2)治理。

《为政第二》篇中: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颜渊第十二》篇中: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3)以为,认为。

《为政第二》篇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4)是

《学而第一》篇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为政第二》篇中: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里仁第四》篇中: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雍也第六》篇中: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述而第七》篇中: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5)变成,成为。

《八佾第三》篇中: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公冶长第五》篇中: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雍也第六》篇中: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

《季氏第十六》篇中: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此外,动词“为”还有学习、研究、演奏、种植、营作、设置等含义,本文不做详细介绍。

2.介词

1 被——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子罕第九》篇中: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2)于,在。

3.连词

1)和——表示并列关系。

2)则,就——表示承接关系

《阳货第十七》篇中: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3)如,若——表示假设关系

4)或,抑——表示选择关系

4.助词

1)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2)宾语前置的标志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

4)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

5.语气词

1)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

《颜渊第十二》篇中: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季氏第十六》篇中: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2)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二、去声“为”

1.动词

1)帮助,佑助

2)通“为”。言说,告诉。

2.介词

1)因为,由于

2)替,

《学而第一》篇中: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为了

《八佾第三》篇中: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雍也第六》篇中: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述而第七》篇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4)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

 

由于眼力及能力拘囿,管窥之事到此终结。若论及“为”字在判断句中的性质及作用,多是动词用法,且多可翻译为“作为”“成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