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刀见笑》:怪可爱

(2011-04-08 00:03:56)
标签:

刀见笑

新颖

贪嗔痴

压抑

后现代

娱乐

《刀见笑》:怪可爱

http://s1/middle/65ccdbbbha056471954e0&690

酒吧里有一种酒,混合了多种酒,五彩缤纷口感也不错,名曰“鸡尾酒”;东北菜桌上有一道菜,混合了多种菜,丰富多彩味道也还好,叫做“乱炖”;文学或艺术上有一种流派,混合了多种思考,发人深省影响也不小,定义“后现代”;乌尔善有一部电影,混合了多种元素,严肃胡闹但另有滋味,片名——《刀见笑》。

当评论家们定义“武侠电影的时代已经过去时,2010年,徐克带着《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吴宇森带着《剑雨》重出江湖,尽管台词“我愿为你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为你从桥上走过”好像比影片更受欢迎。

20113月,导演乌尔善带着处女作《刀见笑》初出茅庐,不知这“刀”可是“十年”磨砺之品。

围绕着一把“刀”展开江湖恩怨情仇故事,这并不少见;故事中的人也在讲故事的结构,这也不是首创;展示“贪嗔痴”主题,揭示微妙人性选择,这也没有多少创新;影片中加点动画或漫画式桥段似乎也不是乌尔善的专利……

那么,《刀见笑》何以成为“亚洲星引力电源计划”打头阵的电影项目呢?

笔者以为,乌尔善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将上述的简单整合并有所创新。

这把具有传奇色彩的“宝刀”虽是众人争夺之物,但并不像是《连城诀》或者《葵花宝典》那样炙手可热,它的身世远比其主人更有渊源和故事,它是“屠夫之刀”,也是“厨师之刀”归根到底还是“侠客之刀”。观众突然无法预知或推测“刀“的根源时,这部影片已经超出一般国产武侠片的水平了。

讲故事的人也在讲故事好像逃脱不得“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的俗套,但是,《刀见笑》的三段叙述采用的是“套层结构”,这是导演最满意的也最得意之处。屠夫少三两遇到宝刀时,哑巴的条件是先听他讲个关于刀故事,看到这大家还没有感到创新,但是哑巴回忆的时候又听他的师父八大铲讲述了刀的来历,这样观众在一个小时中才刚刚弄清一把菜刀的来历,并不会轻视这部电影了。而这样的效果取决于这样的结构。

剧本在改编时加入了“贪嗔痴”的主题。贪嗔痴是佛教中的三毒,指的是人性中的三大弱点,此三毒残骸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而且佛教中一般用鸡猪蛇的图案来象征贪嗔痴,而影片中杀猪匠少三两不分是非不切实际以诸为代表,而哑巴一直身怀弟弟所送的竹蛇,又下毒杀师,成为蛇,孤独成好斗又贪图虚名,最后一切在斗鸡场上了结,以鸡为记。这是明显的,好像是怕观众不能对号入座,于是我们还看到宝刀源头——玄铁——匣子上刻着猪衔着蛇再衔着鸡的图。当然,这其中的循环,也昭示着隐喻系统设计逐渐生成。

再就是影片加入的非电影元素,准确的说,是非传统电影元素。除去曲艺类台词如相声中的“报菜名”等,就是形式上的花哨,即添加了动画、漫画甚至演示动画,电视效果等,别开生面。

导演乌尔善说这部影片的意义是多层面的、发散的、多解的。除去我们看到表层的贪嗔痴,更多的指向该是人性自身,故事中一把刀之所以承载了这么多传奇,“悲剧”之所以循环往复深层原因还是人性或说人心。如果仅仅从乌尔善作为导演的处女作来看这部影片,也许是成功的,因为其中透露了他的风格,并开创了新的形式。

相比传统的老一代导演,我们看到新一代导演对电影艺术的虔诚表现已经不同。新一代导演时而在电影中,又能以观众的心态跳出来看看,比如影片最后,少三两用宝刀砍掉“剧终”的字幕,又接续了三分钟的桥段,虽在一些小品或话剧中有过,但在电影中还是比较有创新意义的。

我们知道,乌尔善从拍摄商业电视广告做起,并成为最成功的商业电视广告导演之一。其代表广告比如好劲道上汤大骨面的“砸拐篇”,阿尔卑斯糖的《恋人》等。

有一点让笔者好奇和不解的是,为何广告的唯美画面为何在影片中荡然无存。整部影片色调单一,甚至部分只有黑白,虽是为了主题展示需要或是叙述需求,但作为商业电影应该考虑观众观影心理。一百分钟里大部分是让人压抑的氛围,难免会影响票房收入。艺术性与商业性如何双赢,还是值得导演进一步探索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你并不孤单
后一篇:神奇的发改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