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辩证法下的“诚信”观念

(2010-03-21 12:22:26)
标签:

辩证法

诚信晰

绊脚石

班主任

               辩证法下的“诚信”观念

诚信是中华民族最值得珍惜的传统美德之一,历来被放置到很高的位置。诚信成为立人之本、交友之道、齐家之道、为政之基、经商之魂,更是有人为诚信而生、为诚信而死。东汉杨震不受朋友之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达到慎独境界;徽商胡雪岩“戒欺”牌匾,告知世人“不可欺人不可自欺”。

然而,我们所珍视的正在消逝,我们该坚持的正在被抛弃。天下熙熙攘攘,人人为利来往,于是诚信成了某些人的“绊脚石”。每个人遭遇绊脚石的反应几乎相同,“踢开!踢开!踢开!”所以我们看到了“诚信”2001年都走近了高考,诚信近年来坚持“摆渡”,始终不知何去何从。“诚信危机”的呼吁愈来愈多,人们的脚步却依旧在加速,“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竟然被化用到“诚信”身上。而且“诚信”还被辩证法,不少人还能活学活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在令人汗颜。

笔者寒假期间做了一项关于素质教育改革在农村小学的推行现状的社会调查,分发问卷时遭遇尴尬。一日,到某小学,当问及音乐美术课能否按时上时,某班主任到场。他清嗓子问学生“音乐美术课有没有?是不是按时上啊?”师生配合默契,应答声此起彼伏。但是,课下和学生聊天时,他们却告诉我“几乎不上,其他主科老师常常占课”。那小孩子为什么不说实话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是不会撒谎吗?后来才了解到,小学生怕挨老师批评,老师怕挨领导批评。万一被我捅出点事来,在那班主任看来“后果不堪设想”。事后,我一直困惑,当那位班主任开班会,教育学生“说老实话,做老实人”“诚实守信”时会不会脸红。不禁感慨:“诚信,从娃娃抓起,从老师抓起”。

反观我们自己,作为大学生,我们是不是也在面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诚信呢?回答是肯定的。

当“59?60?”摆在你面前,“偶尔作作弊也不是错”的念头滋生;当选修课要求交作业,你却无暇无心时,“上上网百百度复制粘贴”的想法蹦出;当社团上司严令限时完成任务,“找找人帮帮忙”的建议提出;当综合测评分数不足,“说说话办办证”意见采纳······

不敢再“当”,它似乎无孔不入,会让人胆颤心惊。这些事已经司空见惯,甚至成为你我的习惯。值得“庆贺”的是,我们的习惯渐渐地养活了一批人,“50元代人写情书”“100块包你过英语四级”“毕业论文速成网”“学术报告立等可取”弥漫风中,哪一条都可能迷了你的眼睛!当我们因为造假失业时,竟没想到失业前帮助了一些造假人就业,何其悲哀!

小学启蒙时,老师不曾一次地说“诚信,从身边小事做起”,现在明白了,“不诚信,也是在身边”。连诚信都获得了“活动空间”“函数区间”,我突然不知所措。“只要有利益冲突,什么诚信就靠边”的风潮席卷生活各个方面,我们如何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突然成了个问题。

也许现在我们已不能仅仅用说实话来衡量一个人的诚信度,可是当我们对“诚信标准”宽容时,谁给与我们宽容!也许我们无法判断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怎样算对,怎样算错。有人问当诚信与生存被同时摆放到天平的两端,有谁还能高傲的挺着胸脯满嘴的道德仁义?很多人哑口无言。

也许很快我们会明白,面对招聘单位苛刻的招聘条件、巨大的就业压力,简历上的诚信会是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到底是在简历上填写虚假的工作经历,以求得到一个卑微的面试机会,还是“坦然”接受淘汰。

当整个道德准则变得倾斜的时候,我们突然迷茫,竟然找不到诚信一个确切概念,竟然无法给它一个名分。

“诚信危机”下,你我何去何从?!“辩证法”下,诚信何去何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