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花石》教学案例

(2016-03-15 18:03:43)
标签:

教育

                                       《雨花石》教学案例
                                                                  中心路小学   康静
案例背景: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多声部合唱。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案例描述:《雨花石》是小学音乐人音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课《足迹》里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四二拍的歌曲,主题鲜明集中,语言简练形象。有丰富的节奏型,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十六分音符节奏,还有休止符,装饰音在歌曲中都出现了。因此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歌唱时,要求学生能以情带声地演唱。高潮部分,旋律优美,激昂,演唱时要引导学生声音位置高,合理运用气息。它是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主题曲。要求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体会歌曲的情感,让学生从中怀念过去、珍惜现在,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做个人小志大的好少年。
案例一
1. 导入歌曲,教师范唱。
2. 听范唱录音。
3. 跟琴哼唱歌曲。
4. 分段学习,对于唱错的地方,由教师指出,用听唱法纠正。
5. 跟琴、跟伴奏完整演唱。
学生学会歌曲后跟琴和跟伴奏演唱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学生没有对歌曲风格的体会,演唱形式的单一也提不起学生的演唱兴趣,所以也谈不上对歌曲情绪有深入的思考和表现,更无法表现不对革命烈士的深深怀念之情。整节课很平淡,学习兴趣不高,自己也觉得这节课很失败。课后我在反思,这节课不能这么上,还应从歌曲的风格和演唱形式入手,只有学生体会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
在另外一个班再上这节课,我对教学流程作了一些调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案例二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播放课件,教师介绍雨花台)
2.教师深情范唱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3.教师介绍歌曲产生的背景。
4.播放歌曲,用四二拍的强弱为歌曲伴奏,用声势伴奏感受歌曲。
5.播放范唱音乐,生了解歌词的内容。生随教师的琴声用WU哼唱。
6.分乐段学习歌曲。
1) 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1)教师讲解倚音的唱法,并示范没有倚音和加上倚音的两种唱法,让学生区别。
(2)、出示《雨花石》歌谱,从第一句和第二句中再找出歌谱中相同旋律的乐句唱一唱。
(3)从第一句和第二句中再找出歌谱中不同旋律的乐句唱一唱(教师对比唱)
(3)、跟琴完整的唱第一乐段歌词
2)、学唱歌曲的第二乐段。
(1)、出示《雨花石》歌谱,从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找出歌谱中相同旋律的乐句唱一唱。(2)、出示《雨花石》歌谱,从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找出歌谱中不同旋律的乐句唱一唱。(教师对比唱)
(3)、跟琴完整的唱第二乐段歌词。
8.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9.歌曲处理: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
10.欣赏新版歌曲《雨花石》。学生跟唱,老师伴舞。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导入歌曲:看课件,在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收集了大量的南京雨花台的画面和美丽的雨花石的图片,我一边讲述雨花台的创作背景时,一边让同学们欣赏雨花石这美丽的图片。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通过无数革命先烈的奋斗、鲜血得来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革命的解放。 
接着我设计了教师范唱、听歌曲打四二拍节奏,听歌曲用声势为歌曲伴奏这几个环节去聆听感受歌曲。整体的聆听,对歌曲有一个完整的感受,这是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播放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了解歌曲的意义。通过欣赏歌曲,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不容易
跟琴哼唱歌曲主旋律,体会旋律的优美,熟悉歌词内容:我抓住“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的歌词作为主线,朗读歌词,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通过哼唱旋律,做到了有感情的学,有感情的唱。我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步步深入,使学生感受到歌曲轻松,愉快,温馨的情绪,同时加深了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学生的回答多次出乎我的意料,说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给我启发,让我感动。
分乐段对比的乐句的方法学唱歌曲旋律,处理歌曲难点。这首歌曲有许多旋律相同的乐句。在难点倚音、休止符、切分节奏、三十二分音符的练习上,采取了听唱、对比乐句的教学方法。对于歌曲中的不易唱准的旋律,通过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解决,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虽简单但效果明显,学生很快掌握了旋律。让学生找出相同的乐句、听琴唱、师生相互对比练习等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并举一反三,请学生找出曲中其它十六分休止符节奏短句。在分析歌曲这个环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解决了歌曲学唱的难点。但这首歌曲的第二乐段有几个高音,在演唱时又引导学生用高位置、吸气、用轻声唱的方法把高音唱准。
学生随教师的琴声、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加深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珍惜,引导学生用歌声表达情感,并怀着对革命先烈们无限崇敬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歌曲处理:用哼鸣伴唱、轮唱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欲,学会多种演唱形式有感情的演唱。在拓展练习两声部轮唱中,从师+生——师(个别生)+生——生+生的两声部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直观地体会到轮唱的方法,控制好声音的美感和气息的统一,引导学生将歌曲演唱推向高潮,享受歌曲带来的听觉美和心灵的震动。
案例反思:同样是一首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式的学习,学生的分析、演唱歌曲的能力有所提高。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一节课中怎样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怎样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怎样让学生享受情感审美,这还得靠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
正像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从各个方面多思考,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