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把酒问道
把酒问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72
  • 关注人气: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9篇

(2010-10-26 21:41:19)
标签:

教育

1、哀溺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解释词语:

咸:        绝:      去:       有顷:           怠:      且:

翻译句子: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启示:

                      2 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儿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解释词语:

浣:           驰:         熟:        意:

翻译语句: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启示:

 

                  3 更渡一遭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解释词语:

 

当:       活:      

 

 

翻译句子:

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启示:

                    4赵人乞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刘基《郁离子·捕鼠》)

解释

患:             乞:         穿:               去:      

翻译: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启示:

                   5 南岐之见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解释:

         至:     

不求善药去尔病  去: 

          

翻译:

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

 

 

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启示:

 

 

6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23、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翻译。

 

            7舍生取义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友人巨伯曰(   

  子可    
       
我身代友人命(    

 班军而还(    


   
   2.下列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败义以求生。
        
译文:毁坏情义而求得保全性命。
         B
.岂荀巨伯所行耶?
        
译文:难道是(我)荀巨伯所做的吗?
         C
.贼既至,谓巨伯曰……
        
译文:不久,胡人闯进家来,(友人)对荀巨伯说……
         D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译文: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

 


    3
.读了《荀巨伯探病友》一文之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回答。
        
答:


4胡人班师的原因:

 

成语。   4.这个88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食之。有饿者蒙袂(mèi)辑屦(jù),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选自《礼记.檀弓》

  解释:

黔敖食于路    为:

黔敖左      奉:

从而谢焉      谢:

 

翻译: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食之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饿者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9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

的含当涉猎   但:                  及鲁肃过寻阳      及:

 

翻译: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从中得到的启示:

                    10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①式②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③似重有忧者。”而④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于曰:“何为不去⑤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于识⑥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①夫子:即孔子。②式:通“轼”,车前横木。③一:或。④而:乃,即指你。⑤去:离开。⑥识:记住。

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而曰:“然,昔者……”(然:是这样) B.吾舅死于虎(于:被) C、何为不去也(去:离开) D.小子识之(小子:小人)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译文:

(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用原文回答问题。(4分)

(1)妇人在墓前哭的原因是什么?

(2)妇人一家有三人被老虎吃掉却为什么不搬家?

 

                  11 指鹿为马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 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 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解释:

为:           恐:                  

翻译划线句子:

 

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写出这个成语及含义

 

 

                   12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解释:慕:           嗜:          或:         辄:      置:

  翻译: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说出三点即可

 

 

                  13 田子方赎老马

田子方见老马于道,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迈而不能用,出而鬻之。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罢武闻之,知所归心矣。

 

解释:鬻:            贪:         弃:   

     

翻译: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

 

 

罢武闻之,知所归心矣

 

 

罢武知所归心矣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14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妻始时恒答言,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嘿(同)然大喜,赍(,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8
、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螳螂执叶伺蝉(,等待)    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
B
 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     汝见我不(fǒu,同)?
C
 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   妻始时恒答言héng,总是)
D
、吏遂缚诣县(,绑)(zhǐ,到……去)
9
、写出下列字的含义。
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0
、翻译语句。
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对面取人物                                                                      
11
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                                                                             
12
、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
答:                                                                             
13
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答:                                                                             
14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

 

 

                      15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

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欲湿。是巧用昼拙用于用夕。

解释:徙:           患:          濡:          逾:         愈:

 

翻译:是巧用昼拙用于用夕

 

启示:

 

16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

(1) 则羞对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4) 于是退而疾耕           )

2.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3. 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7宫市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4)

(1)绢数尺                      (2)农夫涕

(3)不取而归                      (4)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

 

18

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

解释:

尝有亲客        尝:          广问其故     故:

复置酒于前处    置: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意:

翻译: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

 

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

 

          19仓鼠

姚安公监督南新仓时,一廒后壁无故圮,掘之,得死鼠近一石,其巨者形几如猫。盖鼠穴壁下,滋生日众,其穴亦日廓,廓至壁下全空,力不任而覆压也。公同事福公海曰:方其坏人之屋以广己之宅,殆忘其宅之托子屋也耶?余谓李林甫杨国忠辈尚不明此理,于鼠乎何尤。

解释:

盖鼠穴壁下               力不任而覆压也   

翻译:

方其坏人之屋以广己之宅,殆忘其宅之托子屋也耶?

 

从仓鼠自食其果的下场得到的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