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著名画家高其曾【崔鸿伟/摄  崔鸿文/文】

(2014-02-05 08:54:06)
标签:

文化

名人

画家

陇南

摄影

著名画家高其曾

【肖像摄影/崔鸿伟】

 

http://s1/mw690/001Rzkz2gy6GliASZAA60&690 崔鸿文/文】" TITLE="著名画家高其曾【崔鸿伟/摄  崔鸿文/文】" />

http://s11/mw690/001Rzkz2gy6GliAMcdA3a&690 崔鸿文/文】" TITLE="著名画家高其曾【崔鸿伟/摄  崔鸿文/文】" />


 

笔抒怀抱  墨增其华

——浅议我的老师高其曾先生及其作品

                                          崔鸿文/文

    衡量艺术蓬勃的生命力不是以作者的年龄而论,更主要的是看他的真实的才能、才华。更确切地说也就是能不能摆脱保守的陈词滥调和平庸的苍白无力而能够坚韧不拨地推陈出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观众达成艺术情境的共鸣。一般地说,一个艺术家一到成熟期、稳定期就会趋于惰性,就会吃老本,倚老卖老,最终让人们敬而远之,在场面上只能号称其大家罢了。高其曾先生从大学美术系毕业的意气风发到今天的白发苍苍神采奕奕,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因作品的优秀而获诸多奖杯证书,曾在国内外举办展览,其独具风格的中国画作品深爱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学术界专家的瞩目。再从岁月上看,他已是一位中国画研究与创作的资深老道的著名画家。但是,当我们面对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时,当我们纵览他各个时期的作品时,他给我们的感受和印象仍然显得十分年轻、十分青春、十分活力。他把世事人情、追名逐利没当回事,不把展示专业技能当成炫耀的东西,只是把它看成是保持敏锐感受周围世界、丰富笔墨语言的手段而已。实际上他走的是一条挑战自我,开创中国画新风的艺术道路。他尽全力坦率地忘情地挖掘着自身不断变化着的各个水墨艺术语汇,塑造属于自己,属于中国气派的艺术形象。

    高其曾先生出身于古狄道书香世家。其父亲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致力于国家教育事业。1966年他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深厚的家族文化熏陶、严格的学院正规训练,聪颖的艺术天分,勤奋的执着追求,把他推到了书画艺术创作的神圣殿堂,从而开创陇南一代画风,构建了陇上江南清新典雅、浑厚华滋、和谐包容的艺术风格,饮誉省内外。

    高其曾先生在他的中国画创作之路上,一直能够正确地把握自己,既重视潜心于传统的学习,又格外注重“师造化”的重要性。“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早在中青年时期就遍游祖国名山大川,探访陇南名胜古迹,在深入生活中获取了对大自然的深切体会和感受。其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有丰富的生活滋养。他反复系统研究王蒙、黄公望、石涛、任伯年、蒲华、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的艺术,学习前人创造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取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又在大自然中、在生活中深入观察体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样就能够在传统基础上予以创造性的发展,拓展新的艺术天地,形成自己的风貌。

    高其曾先生不仅专攻中国花鸟画,同时在中国山水画、人物画方面也研究颇深,且精于书法,是现今难得的很全面的中国画家。纵观其各类作品,表现手法更是多种多样。《紫滕》、《梅韵》、《藏族人物》系列等,着力于线条之美的抒写,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疏密得当、错落有致,可谓笔笔相生、笔笔相因、流畅自然,沉着痛快,内涵音乐的旋律美和节奏感,充分表现了高度娴熟和精湛的用笔功夫;《荷花》、《春酣图》、《山水》、《牦牛》、《藏女》等又以泼墨法、积墨法、破墨法写之,浓郁淋漓,氤氲满纸,墨趣横生,韵味天成。而以泼彩法写出的《牡丹》、《夏雨初晴》、《山雨》等,则浓墨重彩,掩映交辉,对比强烈而又和谐,浑然一体,形成异常瑰丽而又典雅的艺术效果。

    中国画从来重视笔墨,常常以“笔精墨妙”来评价一幅佳作。中国画笔墨的功能,除了应物象形,描写客观物象的形和神,还要用以抒发画家的主观感受,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此外,还要有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若非长期修炼,是断然不能在此三个方面都达到高水准的。我认为,其曾先生在这三个方面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我曾和我的一些画界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高老师是一位纯正的画家,他除了每天读书、画画、喝酒,什么也不会做,也不去做什么。真的,高其曾先生书读得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年四季,风晴雨阴,每天至少读两小时,五十余载读了多少书,能算出来;高其曾先生画画的多,“凭我一笔老丹青,笑他几度旧红尘”,一年四季,春来秋往,每天都在画,除偶尔小恙外,基本没有停过笔,画了多少画,我们也能算个大概;高其曾先生酒喝得多,“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一年四季,日出日落,凡画必饮,凡饮必醉,喝了多少酒,能装多少缸,我们不好计算。总之,诗书风流,翰墨丹青,甘醇美酒造就一代名师大家,善哉!美哉!壮哉!

    二0一0年春节期间,《陇南书画》要出一期高其曾中国画作品专刊,我作为高其曾先生的得意弟子,老师郑重地嘱我写点文字配合一下。尽管我不善写作,文笔笨拙,可我还是欣然接受,以表师生情谊。并借此祝愿老师艺术之树常青,花开四季,永葆青春活力。

                                                                二0一0年元月三十日于沁雪轩

http://s9/middle/59e47bfax73fe83c98b2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