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bmiddle/65c8baa5gc2a26e6bcd6b&690
关于古诗词发展的一点看法
喜欢写古诗词的朋友们既然以古诗词作为释怀的一种文体,想必大家对于古诗词自有着一份独钟。无论是信手拈来,还是要求严谨的诗词律绝,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份情节在里面。在物欲一切都强化的时代,不同的人都在选择不同的方式用来宣泄时代所带来的那份纷扰和烦心。我们或许也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用来净化和释放心中的那份感情,准确的说应该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追求和向往。即便不能,却心守执念。
一直以来很想提笔写点随感,无奈身锁物欲,人在江湖。因为时间问题,一开始便选择了看似简单的五言七绝,因为句短字少。从春天一路走来,倍感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五言七绝看似简单,实则是精髓的体现,字字珠玑。一句话起风云,两句话看风云,三句话揽风云,四句话便可风云天下,呵呵,这是子风对绝句的一份释义。正如博友落红无意所说:绝句是最难写的,五绝尤难,不如先从民歌式的“自由古体”写起,毕竟诗词本身是从民歌而来,所以我崇尚写生活的东西,从身边的小事写起,慢慢凝练,慢慢高于生活。相信这都是博友最深的体会吧。
对于想初涉古诗词的朋友真是不妨从“自由体”练起,慢慢提炼语句。谈到中国古诗词的现状和发展,古风很认同平山先生一文的看法。无论是笔者还是承载古风文化的媒介,都显得浮躁和功利。如此浮华物欲的时代又如何传承古文化的发展?看来净化思想,改善整个时代的文化氛围是我们的国家和学者们需要好好去反省和思考的!
对于古诗词文化是否要纳入中高考古风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谈到古诗词列入中高考一题,实际上,早在十年前,语文高考科目里就有古诗词的科目,只是比重很少。
正如八妹在股票论坛资深的一位博友donglaixp谈到古诗词的发展,如果在中高考继续加大,相信作用不大,博友分解说,“所谓的高考大棒不是万能的,所产生的是应试教育,你具体了解到我们是怎么学古诗歌的你就了解为啥古诗不受欢迎了。我就是鲜活的例子:那个所谓的诗歌鉴赏,非得按着他定的那个回答模式来,还分得分点,我觉得有那层含义,可是标准答案没有,所以没分,做这类题目都有一个完整的套路,如何用这个套路去套是老师重点教的,这样才能抓住得分点,才能满足高考大棒。诗歌默写也占了比重,教育部用高考大棒来逼着学古诗都是下工夫的,但是你要知道,要背诵多少诗歌吗,然后从那里面抽出一点点来考学生。
更重要的是,高考不是只考语文,其他科目怎么办,花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诗词歌赋上,理科怎么办,理科不用大把大把的题海战术堆不出好成绩的,天才除外。
谈到这里,我想这就涉及到中国式的教育问题,如何走出垄断教育下应试科考体系,相信这才是众学子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出路。显然,诗词的能不能发展还得看一种制度下的文化氛围。没有氛围,你、我、他,是不能改变什么。好在,端午节的日子里,我们还坚信屈大夫的人生励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这一定是没错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