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庄子》注释书十种

(2016-06-11 21:39:32)
原文地址: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472378_p_1.html
发布者:周文  浏览(18251) 评论 (10)  发布时间:2008-05-23 16:15:09 最后更新时间:2008-05-24 11:12:24  
  本作品所属分类:一歪谈书论道 文章类型:独家 意见反馈推送到圈子 推荐给好友我要举报收入我的网摘  

http://oldblog.voc.com.cn/sp1/zhouwen/163117472378/preview1211530887918_472378.jpg

     集体主义的猖獗,使人民奋励的情绪被官僚化的教条压抑净尽,生动的精神被僵化的形式扼杀殆尽……这种种感受,使你接触庄子时,更能增加你对他的体味”。“在一个混乱的世界里,庄子为人们设计了自处之道”。“它正视人类的不幸的际遇,又能体味人心不安的感受,对于饱经创伤的心灵,尤能给予莫大的慰藉”。

     以上的话,是陈鼓应教授说的。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他的《庄子今注今译》(大陆版)。我于1988年年初,买到该书第三次印刷本,这是我的第二本《庄子》书。此前,1985年冬,买过一本曹础基先生的《庄子浅注》。那时正学习古典文学先秦部分,是老师推荐买的。但是买后没有认真看,直到在图书馆看《庄子今注今译》,才对《庄子》真正发生兴趣,后来终于在书店买到这本书。

     《庄子》不好懂,因为读懂它,要融入很多个人的生命体验。我初读《庄子》,年龄18岁,是懂一点什么就张扬的年龄。至于《庄子》究竟讲的什么,自然不甚了了。加上读《庄子》要具备相当的古汉语知识,简单翻翻,不能算数的。

http://oldblog.voc.com.cn/sp1/zhouwen/163117472378/preview1211530826489_472378.jpg

     后来年龄大了,从十几翻到二十几,很快就是三十几,如今不惑之年也转到了身后。昨天生日,收到合肥一家书店给我寄来的马其昶撰马茂元编次的《定本庄子故》,算是生日中的一份额外的礼物。

    马其昶《庄子故》十分著名。前国立中央大学知名教授胡远濬曾说,“余曩读乡前辈马通白先生《庄子故》,见其训诂精详,画章明确,又时于古今通人述《庄》之微言大义,附注尤征宏识。其博采各注自具炉捶,意非深于文者莫能也”。此书由黄山书社1989年出版,定价四元八角,但印数极少,仅1500册,市面上早已绝迹。网上搜寻,见是书已卖到70元以上,偶尔有标价四十元的,很快就被订购。我耐心等待,经过几个月的密切关注,终于以四十元价格从合肥购得。

http://oldblog.voc.com.cn/sp1/zhouwen/163117472378/preview1211530696233_472378.jpg

      读古书要读名著名注,对《庄子》一书更是这样。 著名报人曹聚仁曾说:“古今替《老》、《庄》作注的,据不完全的统计,各有一千种以上”。他还说“老、庄都是思想圈里的钻石,他们都有多面的光彩”。前面提到的胡远濬先生认为“《庄子》注,纷纭充栋,今必聚世间所有,足吾一人目力,遍观而尽识之,势固不能,然又奚取焉?”胡先生的意思是怎么办呢?道理好讲,其实却不好办。读书大忌在于轻信,而解《庄》之书纷纭,究竟信谁的呢?胡远濬先生提供了一个方法,他说:“注者于古人所窥深浅不同,彼此推测不能一致,漫无简别,将愈纷岐而不可理,故只取适吾目而止”。个人以为“只取适吾目而止”是一个非常好的读书方法。吾辈不是教书先生,需要把备课材料在桌子上摆出一个扇子面,东来三两句西抄五六行以显示自己的博学。个人兴趣读书,乘兴而来,兴尽而止即可。读《庄》未尝不可如此。

    当然《庄子》名注中也有几部基本著作,当为其他今注之本,比如王孝鱼点教郭庆藩集释本《庄子集释》就是这样一部书。郭庆藩集释收录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陆德明音义三书的全文,摘引了清代王念孙、余樾等人的训诂考证,并附有郭嵩焘和他自己的意见,是治《庄 》的必读书。

http://oldblog.voc.com.cn/sp1/zhouwen/163117472378/preview1211530646835_472378.jpg

     王先谦《庄子集解》以及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也是这样一类书。中华书局在点校说明中说这部书“集纳了前人注《庄》的许多成果,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解,要言不烦,便于披览,为本世纪(20世纪)以来研究《庄子》者所必读”。

http://oldblog.voc.com.cn/sp1/zhouwen/163117472378/preview1211530668646_472378.jpg

      但以上两书并非完美,刘文典《庄子补正》就是补上书之所阙。关于刘文典先生,坊间关于他的逸事非常多,下面是从网上摘引的几段:“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战,西南联大的教授们跑警报躲避空袭,大家都很狼狈慌张,刘文典先生却在失魂落魄之余,十分傲慢地呵斥沈从文先生:我这是替庄子跑,我死了,再也没人能够讲庄子,你瞎跑什么呢?据说刘文典还给身边的教授估薪水,陈寅恪值四百大洋,他值四十,朱自清值四块,沈从文最低,连四毛钱都不值。后来刘文典出版《庄子补正》十卷时,他最佩服的陈寅恪欣然为序,说:‘先生之作,可谓天下之至慎矣。……然则先生此书之刊布,盖为一匡当世之学风,而示人以准则,岂仅供治庄子者所必读而已哉!’陈寅恪推许如此。刘文典先生对《庄子》深有研究,至今还没有人能赶超过他。他曾自信地说,古今懂《庄子》的,两个半人而已。第一个是庄子本人,第二个是刘文典,还有半个他给了冯友兰。”

http://oldblog.voc.com.cn/sp1/zhouwen/163117472378/preview1211530747951_472378.jpg

http://oldblog.voc.com.cn/sp1/zhouwen/163117472378/preview1211530951526_472378.jpg

      黄山书社出版过一套“安徽古籍丛书”,非常棒。有关《庄子》注,除马其昶《庄子故》之外,还有胡远濬的《庄子诠诂》。《诠诂》基本上承袭马其昶《庄子故》义例,并在马书的基础上采集了明陆长庚、清陈寿昌以及杨文会、章太炎等四家诠释,并以注文和按语的形式附以己说。

http://oldblog.voc.com.cn/sp1/zhouwen/163117472378/preview1211530722342_472378.jpg

     去年王叔岷先生著作集在大陆出版,我选购了其中的《庄子校诠》。王叔岷先生在序论中评价庄子说:“庄子一生,从不自是,不遣事非,以与世俗处,上与造物者游,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此论极是!

http://oldblog.voc.com.cn/sp1/zhouwen/163117472378/preview1211530776872_472378.jpg

      张默生《庄子新释》,最初出版于1948年,距今整整一个甲子,所释非新也。出版者加了一个副题《研习庄子的最佳入门读物》,其实很难将是书作为入门书看。书很好。

http://oldblog.voc.com.cn/sp1/zhouwen/163117472378/preview1211530800547_472378.jpg

     真正可以作为入门书的,是以下两部。两书都有浅白的今注,还为疑难字标注了汉语拼音。曹础基《庄子浅注》是我的入门书。现在这本是修订版。以前那本在我毕业工作一年后,送给了一位女大学毕业生。 

    在《庄子》研究领域,大陆学者走过一段弯路,但错不在学者本身。就像面对八级地震我们不能指责倒掉的每一幢房子都不坚固一样。震级太大,那房子实在站不住了。时局发生地震的效果也是这样。《庄子浅注》的1982初版,对庄子思想的批判几乎完全是阶级斗争那一套,没有任何理论价值。遗憾的是我第一次接触《庄子》就是看的这样的版本,那时是忍着对其评论部分的厌恶读庄子文本。后来作者于2000年出了修订版,评论部分完全重写。可见时代对一名人文知识分子的影响有多大。上世纪中叶以后,很多学者都是在对自己著作改来改去中度过残生的,再也没有创建。钱钟书《管锥篇》能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真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

http://oldblog.voc.com.cn/sp1/zhouwen/163117472378/preview1211530844386_472378.jpg

    至于最后这部《庄子诠评》,是我介绍的十种书中最不佳的一部,用我家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它讲清楚的,都是你大致能懂的;你搞不懂的地方,它也语焉不详……

http://oldblog.voc.com.cn/sp1/zhouwen/163117472378/preview1211530868055_472378.jpg

http://oldblog.voc.com.cn/sp1/zhouwen/163117472378/preview1211530978399_472378.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