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评价分类

(2011-07-12 10:42:1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课改

1.按照评价的基准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
     (1)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中建立基准,然后把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来判断群体中每一个成员的相对优劣。对学习成绩的评定通常是以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基准,一个人成绩在这个群体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为相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作常模参照测验。所谓的常模实际上近似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自然形成了正态分布。利用相对评价唉可以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僧之间的差异,比较群体学习成绩的优劣。缺点:基准会随着群体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易使评价标准偏离教学目标;不能充分反映教学上的优缺点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之外,把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与基准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其优劣。教学评价的标准一般是以教学大纲以及由此确定的评判细则。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作标准参照测验。它的试题取样就是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测验成绩主要表明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分布通常是偏态的。
       (3)自身评价既不是被评价群体之内确立基准,也不是在群体之外确立基准,而是对被评价的个体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他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例如某学生上学期的数学成绩是70分,这学期是80分,说明他的数学进步了;若该生的语文成绩两个学期都在80分以上,说明他的语文比他的数学好些。自身评价的优点是尊重个性特点,照顾个别差异,通过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判断其学习的现状和趋势。由于被评价这没有经过与具有相同条件的其他学生作比较,难以判定他的实际水平和差距,激励功能不明显。因此,在实践中常需把自身评价和相对评价结合起来使用。
       2.按评价的功能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和置前评价。一般是在单元、学期、学年开始时,正航的教学活尚未入轨道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体力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准备状况,判断他们是否具有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基本条件,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使教学活动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设计出可以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所需的教学方案,并分别将学生置于最有益的教学程序中。
        (2)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一般又是绝对性评价,即着重于判断前期工作的达标情况。教学设计活动中进行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如对新的教学方案进行评价通常是在该方案的实行过程中进行的,目的是为了修改该方案的收集有力的数据和资料。
        (3)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较大成果作出全面鉴定、曲风等级和对真个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定。
        3.按评价分析方案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1)定性评价是对评价做“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唉所获取的数据子资料来进行你个思维加工。分析的结果一种是描述性材料,数量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说量化,而另一种是与定量分析密切结合的定性分析。一般情况下定性评价不仅用于对成果或者产品的评价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相互关系的的哦柜台分析,以评价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
       (2)定量评价则是从良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由于数学设计人的因素、变量及其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因此为了揭示数据的特诊和规律性,定量评价的方向、范围必须有定性评价来规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