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上海高考博客
上海高考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59
  • 关注人气:1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辨别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

(2015-05-09 10:39:10)
标签:

古代诗歌

语文

分类: 其他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最近几年,高考对古代诗歌语言风格鉴赏的考查比重逐年加大。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为此考点而仅仅死记一些“名词术语”,却极少在理解上下功夫。殊不知,理解风格、把握风格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是无法“速成”的,掌握方法、多读多思才是唯一途径。下面介绍五种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知人论世,了解语言风格

诗歌风格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机结合所形成的整体风貌。而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与诗人的思想精神、个性气质密切相关,不同诗人的思想精神、个性气质浸透于诗歌的内容与形式之中,从而形成诗歌风格的不同特点。因此,了解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风格非常重要。例如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苏轼的诗豪放旷达,秦观的诗则清丽典雅。通过解读不同诗人的诗,有助于我们掌握因人而异的语言风格。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以往的风格。如何通过“知人论世”来了解作者及诗歌的语言风格,并不能一概论之,需要综合作者本人的生活实际、社会环境来加以掌握。

例如,杜甫的诗风独特,但在他人生的不同时期,诗的风格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 杜甫早期处于读书壮游的少年时代,身处开元盛世,诗作意气风发,满怀激情与理想,有盛唐气象,如《望岳》诗中“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气。四十来岁的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的时期,唐军节节败退,因此中期的诗作充满国愁家恨,忧心百姓家国,如《月夜》、《春望》、《哀江头》等。到了晚期,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他的诗风也变得更为沉郁顿挫, 如他晚年的《登高》、《登岳阳楼》和《旅夜抒怀》等诗慨叹艰难,浑厚凝重,很有分量。这些区别,是需要我们多加注意的。

二、辨明诗歌题材,掌握语言风格

一般而言,不同题材的诗歌,有其特定的语言风格。辨明诗歌的题材,读懂诗作内容,对于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是极有助益的。

比如,边塞诗抒写的是戍边士卒的艰辛、爱国将领的豪情、征夫思妇的幽怨,语言风格或悲壮苍凉或慷慨豪迈,如王翰《凉州词》中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之句充满慷慨之气。又如,田园诗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农村自然风光和农民生活,风格恬淡宁谧,像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诗》:“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再如,山水诗为诗人描山绘水、宣泄志趣情怀之作,因此随着山水形象各异,诗歌语言风格也呈现出或雄伟壮阔,或清新隽永,或蕴籍含蓄的面貌。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就体现了蕴籍、有思致的语言风格。

三、定位诗歌流派,把握语言风格

不同诗歌流派的语言自有其特定的风格特点。通过判定作者、诗歌所属流派,比如豪放派、婉约派之别,读者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得出这首诗歌的语言风格。

例如,婉约,是婉转含蓄之意。宋词婉约派中,李清照善写“闺语”,晏殊长于“别恨”,柳永胜在“情长”,李煜则为“愁宗”,他们的词风格亦多婉转柔美,含蓄曲折。 又如,唐代初年的王勃、杨炯、卢照龄、骆宾王被成为“初唐四杰”,他们的诗歌一改齐梁以来柔媚轻靡的诗风,开始呈现出大唐雄伟的气势。王勃《滕王阁诗》云:“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初显雄伟壮美的风格。

四、理解重点字词,分析语言风格

通过品读重点的字词,感受意象、意境、语言的力度,把握诗歌的思想与情感,也是把握语言风格的重要方法。具体包括品位重点词语,赏析诗眼,理解重点诗句等。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中“黄莺儿”是儿化音,使得语言带有口语化的特点。“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词质朴,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全诗用口语化、清新质朴的语言风格来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五、注重辅助资料,判断语言风格

除以上途径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注释对语言风格加以判断。凡诸字词音义、时间地点、人物事迹、典故出处、时代背景,都是注释的对象。注释往往提供给我们相当多的信息,注释中的字词音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诗的语言音律,典故出处有助于了解诗歌内容,时代背景有助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凡此种种,好好地利用注释提供的信息,对我们解读诗歌的语言风格也是有所增益的。

譬如这首屈大均的《壬戌清明作》:“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诗后注释曰:“屈大均,文学家,史学家。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复明。”通过注释我们知道屈大均是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一生“冀求复明”。

这样诗句中“落花有泪”、“啼鸟无情”、“江山梦寐”、“人物销沉”、“归无所”、“怆客心”等意象也就好理解了,由此也就能品味出诗风的悲郁、深沉、蕴籍。

总之,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是诗歌的整体风貌,可以是诗人的一贯风格特色;也可以是一首诗的风格特点,包括形式上的特色,如节奏韵律、用词用句、意象选择、意境创设等,也包括思想感情的特点,乃至表现思想情感的方式方法;还可以是诗人所处时代遗留在诗作上的印记。我们可能只借由一种方法就可以判定诗歌的语言风格,也可能需要综合五种方法加以考虑。因此,辨别诗歌的语言风格大有途径,我们应熟练掌握这些法门,勤读勤思,长时积累,必会有所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