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当代亲情诗文选》应征作品之一四五:四川段方智的散文作品

(2014-02-25 20:52:15)
标签:

亲情诗文选

应征作品

一四五号

分类: 我的散文随笔杂记
  父亲  四川段方智
  
    父亲仅念过几天私塾,初识几个字。在我眼中,父亲很慈祥,对我们哥几个很少打骂。能在封建陋习倡行的僻远乡村做到这一点,特别难能可贵。
  因为饱经生活风霜吹打,父亲早早的就跟乡村里的同龄男人无异,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汉,象村头的那棵老柏树,常常沉默寡言。我出生时,父亲已五十多岁了。老来得子,父亲一下子变得话多了起来。及至我能听懂一些话语时,到了夜晚,一家人吹息煤油灯上床后,父亲就开始为三哥、四哥和我讲故事(大哥、二哥成家分户早,大姐、二姐出嫁离开早)。父亲讲的那些故事,今天我一个也记不完全了,仿仿佛佛记得故事的两个主人翁,一个是薛丁山,一个是许仙。分析起来,父亲讲的该多是些英雄、美女的事,我四哥的名字就叫雄。每每是在母亲的催促下,父亲才不情愿地结束他的故事,我们几个孩子则在快乐的满足中面带笑意甜甜睡去。
  我懂得一点点生活的道理后,父亲给我的印象是特别能劳动。在集体农业合作社时,父亲是生产队里为数不多的出一天工拿10分工分的劳动力。那时国家的物资供应一律按人头,而农业社出产的粮食分配,是根据一家人的人口分一个基数,剩余的按一家人挣的工分多少。至于钱的分配则一律按一家人挣的工分多少。我们所在生产队的男人出一天工一般拿8分或9分工分,女人出一天工拿7分工分。因此,尽管家中只有父亲和母亲两个劳动力,但我们家基本上没有出现断粮的日子(那里面也有母亲精打细算的功劳)。
  父亲离我们而去是在我师范毕业工作刚满一年后的秋天,临走的前三天他还在庄稼地里劳作,侍弄红苕,他和母亲耕种了5口人的责任地。父亲是突然生了一种什么病,腹泻不止,无法进食。他却不到乡医院去,坚持叫一位远房亲戚姓唐的赤脚医生来为他治疗。等我知道他生命垂危的消息急急忙忙赶回去看他时,他已不怎么说得出话来了。他躺在凉椅(那种在我们乡里家家户户都可见的,将竹块用麻绳穿连制做的夏天乘凉的简易躺椅)上,我连连呼唤他:“爸爸,爸爸,爸爸......”可他只是努力的睁大眼睛,要好好的再瞧瞧清楚自己的幺儿子,已经无力答应我了。我就那样静静的守候着父亲离去了。
  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临走前说了两件憾事,一件是无法亲眼看到三娃的媳妇了(三哥与三嫂刚在云南结了婚,父亲一病倒就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另一件是没能跟着端国家饭碗拿国家工资的我享一下清福。听母亲说到这,我不禁潸然泪下。
  至今,我和我的三哥一说起父亲的遗憾,我们的心底都会升起一种隐隐的痛。
  
    作者简介:段方智, 男,汉族,出生于1970年7月,四川省武胜县人,现工作于广安市人大常委会,任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之职。教过书,干过企业,从事党政文秘工作多年。就读本县简易师范时喜欢上舞文弄墨,尤爱诗歌和散文,偶尔涂鸦,多在朋友间交流,有部分诗文公开发表和收入一些集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