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阳和楼记(附译文)
【原文】
真定为京师辅郡,当南北襟喉之冲。诸方文轨①,道必由郡而入我国家②。重熙累洽③,化导④百余年。礼乐名物⑤大复先王之旧,非复元季⑥丧乱之日。故虽池台楼榭苟可以为民表者⑦,亦皆巍然焕然,若今阳和楼是也。
阳和旧传为郡子城⑧南门。以今揆⑨之,适当城之中,负坎嚮离⑩,地局平正。市廛井陌⑾,环列四周。上置五更漏⑿,刻有星人司焉,以候晨夜⒀。盖古者登灵台⒁,望云物⒂,占象考瑞,以授人时⒃,其制度之大焉,而不可阙⒄者也。
今太守南昌熊公,既下车之明年,兴滞补敝⒅,百物荐举,乃暇日登斯楼而望之。东瞻青徐⒆,西瞰关塞,而其南则见滹沱迅速增长流,带以清漳,千里达于大河。韩来魏趋,秦驱蜀走,复有重译而至者西南之人⒇。卓乎伟哉!此非一郡之胜图,实四方之奇观也。于是慨然有风雨鸟鼠之忧焉[21]。乃遍召郡民之有秩[22]者,播告于庭,谕以大法,俾葺而新之[23]。令既下,诸执事奉以奔走。赀者赀[24],粟者粟,舁石于山[25],升木于渊,群工庶黎,各献其力。盖经始于弘治已未之三月[26],不十旬而功告成矣。君子曰:何其不烦哉?使之以其道故也。
於乎[27]!天下之事,固莫不有兴有废。然其兴也,亦未始不由廉静之士以道使之。故岳之岳阳,得宗谅而益彰[28];黄之竹楼,至今诵玄之者未已[29]。苟非其人焉,则功立而讟兴,事成而名隳[30]。虽十倍兹楼,犹将无取也哉!
【注】
(1)、文轨《礼·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后以“同文轨”为国家统一之称。
⑵国家:《孟子离娄》:“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注:“国谓诸候之国,家谓卿大夫家也。”这里指国之京城。
⑶重熙累洽:谓圣明之主,累世继起,合其法也。熙,光明也,洽,合也。指天下光明和谐。
⑷化导:教化,引导。
⑸礼乐名物:礼、乐、名号、物色,这里泛指文化、制度等。
⑹元季:元朝末年。
⑺苟可以为民表者:如果可以表现人民的形象,风貌。
⑻子城:内城。
⑼揆:(kuí)测度,度量。
⑽负坎嚮离:坎,古代八卦图中坎代表北方,离代表南方。负:背后。嚮,同向,面向。意谓“坐北朝南”。
⑾市廛(chán)商铺。井陌:街道纵横交错如井字。
⑿五更漏:古代计时的漏壶,按水从壶中漏出的多少判断时辰。
⒀候晨夜:报告从早晨到夜间的时辰。
⒁灵台:汉时台名。后汉明帝绘28名功臣于其上,台高干云,故名。
⒂云物:日旁云气颜色,古人用以辨别吉凶水旱。
⒃授人时:向人们报告时辰。
⒄阙:同“缺”。
⒅兴滞补敝:发展停滞的事业,补救弊端。
⒆青徐:青州、徐州,均为古代九州之一。青州指东到渤海,南到泰山,即今河北东部、山东北部。徐州指今山东、苏北、安徽一带。
⒇重译:重复翻译。“重译……之人”指边远地区不同语言的人们。因语言不通,往来须多次翻译。
(21)风雨鸟鼠之忧:即风吹、雨淋、鸟兽损坏的忧虑。
[22]秩:官位,俸禄。
[23]俾:使。葺(qì)修理房屋。
[24]赀(zī):财货,通资。
[25]舁(yú),抬扛。从山上运石材。
[26]弘治已未之三月:弘治,明孝宗朱祐樘年号。已未,即弘治十二年,1499年。
[27]於乎:呜呼,感叹词。
[28]岳,岳州,今岳阳,岳阳楼在岳阳之西门,始建于唐。宗谅:即宋代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曾为岳州太守,曾主持重修岳阳楼。
[29]黄之竹楼:黄陵山之竹楼。黄陵山,在湖南湘阴县,当湘水流入洞庭湖之入口。黄陵山有黄陵庙,庙内有竹楼。玄之,不详。
[30]讟(dú):毁谤,怨言。隳(huī)毁坏。
重修阳和楼记(译文)
正定是京城的外围之地,正当南北交通的咽喉要冲。四方的百姓到京城来,必须经过这里。这里文明开化已有百余年,文化发展,繁荣昌盛,完全恢复了先王时的风貌,不再是元朝末年那样天下大乱国无宁日了。所以楼台殿阁如果可以体现社会风貌,巍峨的建筑都焕然一新,那么阳和楼就是一个典范。
据传说,阳和楼是正定内城南门的城楼,按现今的位置测量正当全城的中央,坐北朝南,地势平正。四周商店林立,街道整齐,井然有序。楼上设置五更漏,上面刻着星辰、人物,用来测定时辰。自古以来,登灵台,望云物,辨别气象水旱,判断吉凶祸福,向世人报告时辰,这种规模宏大的设施是不可缺少的。
如今正定太守南昌人熊公,上任第二年,就着手发展经济,弥补缺失,各项事业都兴办起来。于是,利用闲暇时间登上阳和楼,远望大好河山。向东远眺青徐二州,向西俯瞰关山要塞,往南则可以看到滹沱河水奔腾流淌,携带清查工作漳河奔流千里流入大河。在辽阔的大地上,韩、魏、秦、蜀各地的人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还有语言不通的西南边远地区的人们,也都经过这里。多么伟大啊!这绝不只是正定一地的宏伟景象,确实是四海之内的奇观。面对此情此景,不免产生阳和楼遭受风吹雨淋鸟兽破坏年久失修的忧虑。
于是,熊公便普遍号召本地拿国家俸禄的人,广泛宣传,传达政府命令,让大家齐心协力,重修阳和楼。命令下达以后,各位主持工程的人奉命四处奔走,有钱的出钱,有粮的献粮,从山上肩扛人抬运来石头,顺着河流运来木材,众工匠和黎民百姓各献其力。自从弘治十二年三月动工修缮,不到一百天便大功告成。有学问的人都说:“这是多么艰巨的工程啊!都是主办人领导有方指挥得当的结果啊!”
唉!天下的事情当然有兴有废,然而能获得成功的,未尝不是由廉洁奉公的领导人按规矩办事、指挥有方的结果。所以说,岳州的岳阳楼,是由于有滕子京主持修缮而更加雄伟;黄陵山的黄竹楼,至今称赞玄之的功劳的人不绝于世。如果不是这样的人领导,就会功已垂成而群怨迭起,事业成功则名誉扫地。由此看来,如果没有熊公的正确领导,即使用十倍的人力物力修缮阳和楼,仍将会毫无收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