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道之行》教学设计

(2010-11-21 19:01:03)

《大道之行》教学设计方案

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一中 梁华

课题名称

《大道之行》

 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

⑴初二学生基本已经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在语言上也有了一定的积累,能阅读浅显的现代文,诗歌和文言文。⑵ 初一学生因对文言文刚接触有新鲜感,很积极。初二兴趣就稍减了。再加上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在文言文的学习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⑶初二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自信心强,而且他们基本养成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并树立乐于奉献,诚实守信,与人和睦相处等观念。

2. 体会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过程与方法

1. 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以及用法。 

2. 在朗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课文转换成现代汉语。

三、知识与技能

1. 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汇,能准确地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2. 努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技能,培养文言文朗读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能畅地朗读和背诵,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 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3. 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作者的感情的把握。

教学资源

 音频 图片 课件 板书

 

               教学过程《大道之行》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雨林木风1]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出示课件(课题),利用多媒体播放《礼记 礼运》中孔子与子游的对话文本,启发学生思考对话大意。设置学习的氛围。上课铃声响起。

2.口述 从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孔子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3.出示课件,学习《礼记》,了解儒家经典。

4.教师提出学习的相关要求。(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2[雨林木风2] 

 

 

二、 进入第一模块的学习,疏通古文,感知课文

1) 齐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词,注意朗读的节奏,感情:边读边勾画不理解的词句。

2)课件出示本文中的生僻字,要求学生掌握字的音,形,意。

3)课件播放《大道之行》的音频,师生一起去学习朗读古文的节奏。进一步理解课文。

4)小组合作探究,采用文言文对译的“ 5”字诀“增、删、调、补、换”小组疏通古文大意。10分钟后组与组交流,明晰古文大意。

5)课件出示文中关键字,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意思和用法。出示关键句,小组间比赛,看那一小组回答的正确,全面。最后,请学生对照课文能流畅地说出古文大意。

小结:本文是一篇经典的古文。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疏通了文章大意,掌握了一部分文言实词“与,睦,矜,分,恶”的意义及用法,并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大同”?

 

 

教学活动3[雨林木风3] 

 

三、 进入第二模块的学习,理解古文,分析课文

1)再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节奏。

2)课件出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 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  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 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小组间交流合作,老师巡回视察,最后一起分析课文,明确问题。

: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用一个成语是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结:通过对几个问题的探究,我们大家知道了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分三层对“大同”社会进行说明,第一层是纲领性的说明,第二层阐释“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全文的总结语。

 

 

教学活动4[雨林木风4] 

 

四、进入第三模块的学习 品味古文,感悟课文

1)速读课文,思考: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学生思考回答,师生一起明确。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者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2)启发学生思考本文所说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同的意见。

3)“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他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吗?学生思考,班级谈论,最后出示图片;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洪秀全的“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等等。

4)回归古文,思考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学生们自己思考,小组得出结论: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 向往美好;在现在来说:鼓励人们,仍有意义;但他只是世外桃源,美好的理想。

 

 

 

教学活动5[雨林木风5] 

五、结束学习

1总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2作业

:背诵课文。

:试描述一下你心目中大同社会的生活画面。(1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

             《礼记 礼运》

 

第一层 总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第二层 分说

1人人都能得到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起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 结语——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外户而不闭


 [雨林木风1]通过多媒体的播放,创设情景,让学生顺利走进文本。

 [雨林木风2]抓住教学重点,实施知识与技能的达成,训练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活动。

 [雨林木风3]通过几个问题的探究,解决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雨林木风4]在知识的达成下升华迁移,再次明晰“大同”是儒家的理想社会,它一直是许多思想家所向往的目标。

 [雨林木风5]通过总结,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为理想社会的实现而奋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