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本报记者探访玉龙雪山,住在位于雪山上的玉湖村纳西族好友家中。所住之处,开窗即为壮观的雪山主峰,出门即有山泉流淌,蜿蜒不绝。
在玉湖村的这些天,记者走访了纳西族原住民,与村和乡干部交谈了解了关于玉龙雪山的人文历史、纳西族文化、玉湖村旅游经济等情况。现分为人文历史篇、旅游经济篇分期刊登。
玉龙雪山冰魄雪魂,空灵祥和,是纳西族人心中的圣山。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它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西北,呈南北走向,与哈巴雪山对峙,汹涌澎湃的金沙江奔腾其间。玉龙雪山在纳西族被称为“波石欧鲁”,意为白沙的银色山岩。整座雪山由十三峰组成,由北向南呈纵向排列,延绵近50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玉龙雪山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灿烂如十三把利剑,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做永恒的飞舞,故名玉龙山。又因玉龙雪山的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黑白分明,故又称为“黑白雪山”。
纳西族人的精神家园
玉龙雪山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至今,丽江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三朵节”。唐朝南诏国异牟寻时代,南诏国主异牟寻封岳拜山,曾封赠玉龙雪山为北岳,至今白沙村北北岳庙尚存,仍然庭院幽深,佛面生辉。拜山朝圣者不绝于途。元代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到丽江时,曾封玉龙雪山为“大圣雪石北岳安邦景帝”。玉龙雪山凭借迷人的景观、神秘的传说和至今尚是无人征服的处女峰而令人心驰神往。
历史上,纳西族的“徇情”是很出名的,“殉情”的人们不管在哪个地方,都会先朝着玉龙雪山的方向,对玉龙雪山祭拜,纳西族人将玉龙雪山视为东巴神山,传说“殉情”的人们去了“玉龙第三国”。
玉龙雪山与名士之缘1638年,旅行家徐霞客到丽江后,“见
玉龙独挂山前,荡漾众壑,领挈诸胜”。这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旅行家,在玉龙雪山西麓别墅“解脱林”与著名的纳西族土司木生白在山间明月和万年绿雪的辉光中谈诗论文,夜话人生。山中半月,两人成生死之交。徐霞客离开丽江后,他那中原带来的仆人囊卷全部盘缠逃走,徐霞客困顿旅途,贫病交加。木生白闻讯后,派数名纳西精壮之士以轿子将其千里迢迢送回故乡江阴,风雨苦旅,历时156天,使徐霞客在暮年浸润在纳西人的生死友情中,于是就留下了徐霞客临死时嘱其家人将其坟墓朝向丽江的传说。
20世纪40年代,以大学问和赤子性情著称于世的中国哲学家金岳霖慕名去丽江,当他翻过铁架山,一看到玉洁冰清的玉龙山,便一骨碌从马背上翻滚而下,对着白雪皑皑的山峰如小孩般欢呼雀跃,吓坏了送他的“马锅头”(马帮领队)。“马锅头”后来对人说:“这老头子一见到玉龙雪山就发了疯病,又是跳,又是叫!很折腾了我们一番手脚,才把他又架上了马背,驮到了丽江。”这在西南联大成为一段佳话。显然这位马锅头大哥未能理解我们的哲学大师那一见玉龙山就风魔癫狂的情态,以为他真的发了疯病。
洛克:情愿长眠雪山玉龙县白沙乡玉湖村纳西族朋友和胜
军告诉笔者,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地理学家和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在玉龙雪山的玉湖村居住了长达27年之久。洛克先生对玉龙雪山一往情深,不是没有缘由的。他自1922年5月来滇,5月9日在大理至丽江途中生平第一次看到玉龙雪山,便认定那是最具魅力的魂灵召唤和归宿。凭着他对地理探险的直觉,他于5月11日到达丽江后,不久就寻到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定居下来,在丽江等地从事滇西北地理探险和动植物研究,特别是纳西文化研究。
洛克虽然不是最早和唯一到丽江从事植物地理和纳西文化研究的西方人,但他却是唯一全面系统研究介绍纳西文化的西方学者。洛克的生前身后,为后人留下了10多种滇西北植物地理和纳西文化的珍贵著述。时至今日,洛克的著述仍是欧亚文化交流中贡献卓著的闪光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洛克曾经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有关的照片和文章,为希尔顿创作《消失的地平线》提供了难得的素材。这本小说与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出版物迅速交溶,在欧、美、日等地掀起了波澜,并使“香格里拉”一词传遍全世界,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
洛克先生在他的著述中曾多次赞美这个开满杜鹃花的村庄:“若不是太僻静的话,那地点可是太诱人了!”对于洛克来说,玉龙雪山不单是一个生活的恬静家园,同时也是他的精神家园。在夏威夷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仍念念不忘玉龙雪山,直至生命的弥留之际,他还向友人倾诉:“与其孤单地死在这冷清的病床上,我更情愿回到那美丽的群山与鲜花之中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