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上海旭日东升
上海旭日东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3,300
  • 关注人气:3,8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古堰画乡,乘画舫欣赏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2020-11-08 08:30:44)
标签:

浙江丽水

古堰画乡

大港头镇

旅游

杂谈

分类: 纪实摄影

古堰画乡,最美的是一抹纯天然的瓯江水。瓯江是丽水第一大江,浙江第二大江。自源头至入海口分为三段,分别是龙泉溪、大溪、瓯江。瓯江干流龙泉溪与主要支溪松荫溪,汇合于碧湖镇堰头村和大港头镇,汇合处以北属“古堰”区域,“古堰”指的是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的通济堰;汇合处以南属“画乡”区域,“画乡”指莲都区大港头镇江滨路老街。从“古堰”到“画乡”,需要坐游船渡过瓯江。两岸的风景是非常美的,隔岸相望,山清水秀、美景如画。


在古堰画乡,乘画舫欣赏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金秋时节,我们来到丽水古堰画乡风景区,古堰画乡的规模不及其他任何一个古镇,却胜在一抹纯天然的瓯江水。村头有一颗硕大的千年古樟树,三两小船停靠在岸边,江边景色独好。

 

在古堰画乡,乘画舫欣赏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这是位于江岸边东头的香樟树古埠。丽水大港头,作为八百里瓯江上游的最大港埠,自南宋起就船来船往。在陆路交通不便的年代,一条江就是一条流动的路,舟楫往来,商贾云集,带来了商贸业和服务业的繁盛。清代诗人朱小塘在《大港头春望》中描绘了当时的盛景:“雨歇村南大港头,湖光掩映夕阳楼。也能热闹如城市,六县来船并一州。”一个小小的村庄,却“能热闹如城市”,足以体现出大港头昔日的重要地位。

 

在古堰画乡,乘画舫欣赏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瓯江,中国东海独流入海河流,浙江第二大江,位于浙江南部,自西向东流,贯穿整个浙南山区,流经丽水、温州等市,干流全长388公里,从温州市流入东海温州湾。


在古堰画乡,乘画舫欣赏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江,也是丽水人民的母亲河,流经庆元、龙泉、云和、丽水、青田、永嘉等,自温州湾汇入东海,干流全长388公里,滋润着两岸数百万人民,俗称“八百里瓯江”。

 

在古堰画乡,乘画舫欣赏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丽水市大港头镇以上河段称龙泉溪,即干流上游段,河长196.5km,河宽100~200m。龙泉溪会松阴溪后,自大港头至青田县湖边村河段称大溪,即干流中游段。瓯江边的生态植被以原生的滩林、茅草、芦苇为主。

 

在古堰画乡,乘画舫欣赏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古堰画乡地处八百里瓯江最瑰丽的河段,青山、流水、古樟、老街和渡口……一切都显得格外恬静。


在古堰画乡,乘画舫欣赏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乘坐画舫游船行驶在龙泉溪上,便能看到了几只帆船,一幅“瓯江帆影”水墨画便徐徐在眼前展开。

 

在古堰画乡,乘画舫欣赏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游船在水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

 

在古堰画乡,乘画舫欣赏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坐画舫荡漾在瓯江上,感觉是在穿越历史,回到古朴的年代。

在古堰画乡,乘画舫欣赏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瓯江边上的小渔船,50年前,这样的渔船曾是渔民们生活的全部,吃住都在船上,打到的鱼拿来跟岸上的人换粮食和蔬菜。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漂流人”。


在古堰画乡,乘画舫欣赏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古堰画乡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画家和摄影家。古堰画乡的美,随着那些作品远播四方。观光客慕名而来。有一次,一位外国摄影师让渔民林上斌帮忙在渔船上摆了几个撒网的姿势,并给了他100元的酬劳。渐渐地,这样的游客越来越多,林上斌也开始摆摆造型当起了模特。无论是摄影爱好者,还是游客,都喜欢拍摄“瓯江帆影”的风光,他的模特生意也愈发风生水起,林上斌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古堰画乡,乘画舫欣赏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瓯江的江水平静,水很干净,周围的自然风光也很是不错。江上时常有挂着白帆的小船,适合采风拍照。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由香港摄影大师陈复礼先生的瓯江帆影连获国际金奖,而一炮打红。

 

在古堰画乡,乘画舫欣赏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位于江岸边西头的通坪埠头。画舫游船从东边的古樟树埠头出发,达到对岸的“古堰”,然后折返,下船位置在西边的通坪埠头。


在古堰画乡,乘画舫欣赏瓯江最瑰丽的河段,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