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西婺源清华彩虹桥古廊桥旅游杂谈 |
分类: 寻古访胜┈┈游记 |
彩虹桥,位于江西婺源县北部清华镇,也叫清华彩虹桥。建于南宋(公元1129年),至今已有八百九十年,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长的廊桥,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设计最为科学的一座古廊桥,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之一”。
清华彩虹桥,因袭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名。传说,桥落成之日、有彩虹悬于蓝天,双景媲美。她的寓意:凡过往的行人、商旅踏上此桥,如同登上吉祥、美丽的彩虹,终身有个好运气,寄托了古人的祝福。

可惜的是,我们去的那天是个雨天。

彩虹桥旁的水碓作坊,演示着清华镇古人们利用水能带动水车舂米、磨粉的场景。

彩虹桥全长一百四十米(桥身105米),由六亭、五廊构成长廊式人行桥。每墩上建一个亭,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因此,也叫廊亭桥。从远处看,亭略高于廊,形成错落有致。

婺水河上的竹筏,由于是淡季,竹筏并没有运营。

45年前,这里是电影《闪闪的红星》拍摄地之一。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就是在这个桥头,机智的把盐化作水浸透了身上的棉袄,逃过胡汉山的搜查,把盐运给游击队的。

彩虹桥桥墩的设计很有特色,桥墩像半个船形,前面半锐如斧面,当地人称为“燕嘴”,起到分解洪水冲击力的作用。后面平整,以增加稳定性;另外,彩虹桥是建在最宽的河面上,这里流速最缓,对桥冲击力也就小。桥墩之间的距离,是根据河床的流速设定的,流速最大的地方,墩距最大,有利于泄洪。

彩虹桥是摄影家、画家最有灵感的地方,是大师们创作的源泉。近年来,彩虹桥已成为婺源最吸引影视人的地方。这里曾是电影《闪闪的红星》、《魂牵柳河镇》、《丁香》、《梦回青河》、《风调雨顺中国》的取景地。当年电影《闪闪的红星》拍摄点之一,潘冬子撑着竹排穿过下流的竹林躲避敌人的追踪。这部电影上映于1974年10月1日,有人对这个场景有印象吗?

彩虹桥的桥面部分是木质,整座桥没有雕梁画栋,朴素厚重。彩虹桥为了做到经济、耐用,整座桥“吝啬”到不用一枚铁钉,榫头之间用木牢固。桥面的木质部分一般只能保存上百年,所以,彩桥历代都维修过。上世纪,最近的一次维修是八五年,一直都在正常使用。

彩虹桥下的蹬步桥,蹬步桥其实就是这水中供人踩踏过河的小石板。
那首歌“小小竹排江中游,滔滔江水向东流……”一直流淌在人们心中。四十五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唱,唱遍了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