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西婺源江湾古村落旅游杂谈 |
分类: 寻古访胜┈┈游记 |
江湾,位于江西省婺源县境内东北部,是一座具有丰厚的徽州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村落处于群山环抱的河谷地带,梨园河由东而西呈“S”形经村南侧流过。村落坐北朝南,背(北)靠后龙山,前临梨园河。
江湾,原名云湾,始建于唐朝初年,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在萧江氏到来的300年前,已有腾、叶、鲍、戴、程等家族在此定居,自从萧江氏迁入之后,家族兴旺逐渐成村中大族,于是“云湾”改名“江湾”。原来,江湾的江姓系西汉开国宰相萧何的后裔,唐末僖宗宰相萧遘因朱温篡唐蒙难,其子萧祯隐居安徽歙县篁墩指江为姓,后其第八世孙江敌于北宋元丰年间始迁婺源江湾。
走进江湾景区大门,便是莲花池,又称龙池。有九曲桥通向江湾古镇中心,一座四角檐方亭桥跨接在九曲桥上,在蓝天白云下白墙黛瓦马头墙背景衬映下格外的醒目。
眼前的这座石拱桥,叫“永思桥”,与后面气势雄伟的萧江宗祠在一条中轴线上。站在桥上看祠堂,纵深感更强,庄重感也更加突出。
萧江宗祠又名永思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1924年重建,“文革”期间被拆毁,2003年三度重建。

古戏台边上就是江湾商业街的入口,街口高大牌楼上雕刻着“江湾”两个大字。江湾牌坊,四柱三间,全部是用石料雕凿后砌成的。牌楼运用浮雕和镂空雕的工艺,刻有“麒麟嬉逐”、“鹿鹤同春”、“虎豹呈威”、“五狮戏珠”等传统图案,都有吉祥多福的含义。两侧的“文臣武相”和“八仙过海”图,据说是希望萧江后代能读书做官,出将入相,要不,就像八仙那样,各显神通。

走过白墙黛瓦幽深的小巷,来到江湾著明景点的南关亭。右边这座亭子被称做南关。顾名思义,它是村子南边的关口。南关亭原建筑为飞檐戗角、雕花彩绘的亭阁式建筑,故人们又称南关亭为“花亭”。

南关亭前这眼古井叫“南关井”,是江湾“北斗七星井”之一。这七口井的位置的确象是北斗星座,一把舀水的“勺子”。“北斗七星井”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中国风水学最高原则。


添丁巷,是因为这里有一口“添灯井”,边上立有天灯柱,村里人往灯里添油就叫“添灯”, 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愿望。天灯,其实就是一种长明灯。过去婺源村落在一些主要路口都设置有这种灯为村人照明,也就是今天的路灯。因为它的名字与“添丁”相谐,所以后来就把这条巷叫做添丁巷了。

江永(1681-1762)清代经济学家、音韵学家,皖派经学创始人。一生蛰居乡里,以教书为业,著有大量治学必读著作,他精通中西天文历算,对“三礼”有精深研究,尤精音律声韵。其学以考据见长,被收入《四库全书》著作有二十七部186卷。

江湾村里面有个百年邮局,建于清光绪年间,依然保持着原貌,如今邮局不仅照常营业,还摆放了许多老物件,让人心绪回溯到当年的时光。

这就是“三省堂”。是清末民初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的祖居屋。建于清朝中叶,现存第一进及后堂灶间。“三省”,出自孔子《论语》中 “吾日三省吾身”这句,也是成语“三省吾身”的由来。用它来做堂名,可见先祖的良苦用心。

“江湾人家”也就是“滕家老屋”,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明朝末年,滕家出了个“滕百万”,建了这座“滕家老屋”。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富商江有炎买下了滕家老屋。走进“江湾人家”高大宽敞的主厅,可以见到上有“由礼堂”牌匾。

滕家老屋的“澹远轩”。这座厅是江有炎会客的场所,也是他平时读书的地方。这块堂匾“澹远轩”,据说是乾隆年间一位叫黄轩的状元写的。一天,他路过滕家巷,见“白果厅”清静幽雅,便敲门拜访主人,并乘兴题写“澹远轩”三个大字。澹远就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