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芦墟古镇旅游杂谈 |
四年对于一个大都市的发展而言,那是翻天覆地的,而四年后的芦墟该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呢?带着好奇再次走进芦墟古镇.....

令人惊奇的是镇子里那条河的两边的高大的樟树还在,在河上遮天蔽日,把那条小河遮成了一条林荫的水道。

芦墟古镇区至今仍较好地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小镇临水而建,傍水而立,河道纵横,形成了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景线。明清时期的河道、石桥、民宅、遗迹散落其间,观音桥,原名泰生桥,始建年代无考,现存之桥重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桥顶望柱上四头石狮惟妙惟肖。有着近300年历史的“观音桥”静静诉说着过往。


这家“大塊頭”馄饨店,上过吴江电视台,在当地小有名气。四年前,我在这家馄饨店吃过一碗菜肉馄饨,印象最深刻,10只6元,味美又便宜。四年后,再次来到这里,要了一碗菜肉馄饨,味道还是那个味道,价格变成了10只10元。
刚从湖上捕捞归来的最新鲜的野生鱼。在古镇芦墟的观音桥边,当地人告诉我,老两口天天来这里卖渔。正在慢慢消失的船上渔市,在我们的生活里渐行渐远......
城隍庙,落成于道光二年(1822),1937年日军入侵时烧毁城隍庙和切问书院仅存庙西的戏楼。修缮后的城隍庙。
东南街上的沈氏跨街楼,里面的杂货铺依然开着。
这种建筑的楼下类似于现在的室内商业街,一侧紧挨河道,另一侧是店面,中间是街道,店面和街道的顶上是住家楼。从前都能连成一片,下雨天在街上行走是不用撑伞、不用穿雨鞋的,最适合江南的多雨气候。
芦墟印象:芦墟这颗散落在江南、被时间老人蒙上尘埃的明珠,与世无争地和当地百姓平静而又和谐地相处着。目前古镇游客稀少,尚未列为旅游景点,原生态较浓,商业味道少,确实是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