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徽蜀源田园风光旅游摄影 |
分类: 旅游 |
3月24日中午,来到黄山市徽州区蜀源古村落,当日,春光明媚,散落在乡间的古村落,在金黄色油菜花和绿色群山的衬映下,如诗如画。一进蜀源村口,就能看到两座高大的古牌坊,在数百米的道路右侧,前后排列着三座古牌坊。

第二座牌坊“贞寿之门”坊,又称百岁坊,是清乾隆七年,为旌表古徽州蜀源鲍氏二十二世祖、儒林郎、候选州同(从六品)鲍德成妻方贵珠安人,寿登百岁而建的。这难得的就是“寿”,尤其是在医学不发达的古时,能到百岁绝对属于罕见。“贞寿之门”牌坊也是一座三间四柱冲天式的石牌坊。





沿着小路走进村里,告别村口的两座石坊,不远处又见一座,蜀源村的第三座牌坊“赞宪”坊,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这是一座两柱单间石坊。明朝嘉靖年间,在广西田州土酋庐苏王造反,朝廷欲兴兵讨伐。时任西(今广西)鲍镇闻听焦急如焚,认为土酋之乱乃奸徒为害,如果采取征伐之策,必然危及朝廷、百姓,提出招抚为先的主张。经多方斡旋,“未绝一弦,未发一矢”,终使田州安宁。朝廷特立“赞宪坊”以旌其能。此后,镇公解甲回归故里,于鸾峰之下读书吟诗,著有《鸾峰集》一书,别“鸾峰居士”,享年89岁.

蜀源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还有浓厚的徽文化底蕴。该村始建于南宋建炎年(1127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历史上官位最高达到户部尚书,矗立在村口的“贞寿之门”、“节孝”和“赞宪”三座牌坊,就是很好的见证。



做饭时,厨房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闻着这香味,本来肚子就饿了,现在就更加了。

第二座牌坊“贞寿之门”坊,又称百岁坊,是清乾隆七年,为旌表古徽州蜀源鲍氏二十二世祖、儒林郎、候选州同(从六品)鲍德成妻方贵珠安人,寿登百岁而建的。这难得的就是“寿”,尤其是在医学不发达的古时,能到百岁绝对属于罕见。“贞寿之门”牌坊也是一座三间四柱冲天式的石牌坊。

从“在涧亭”内的园洞(应该是窗口吧)看蜀源村的油菜花田,一派田园风光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留影。




沿着小路走进村里,告别村口的两座石坊,不远处又见一座,蜀源村的第三座牌坊“赞宪”坊,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这是一座两柱单间石坊。明朝嘉靖年间,在广西田州土酋庐苏王造反,朝廷欲兴兵讨伐。时任西(今广西)鲍镇闻听焦急如焚,认为土酋之乱乃奸徒为害,如果采取征伐之策,必然危及朝廷、百姓,提出招抚为先的主张。经多方斡旋,“未绝一弦,未发一矢”,终使田州安宁。朝廷特立“赞宪坊”以旌其能。此后,镇公解甲回归故里,于鸾峰之下读书吟诗,著有《鸾峰集》一书,别“鸾峰居士”,享年89岁.

蜀源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还有浓厚的徽文化底蕴。该村始建于南宋建炎年(1127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历史上官位最高达到户部尚书,矗立在村口的“贞寿之门”、“节孝”和“赞宪”三座牌坊,就是很好的见证。

行走在村中的石板路上,穿行在蜀源的小巷里,会突然想,这里才是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的地方。
中午时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做午饭,使用的还是延续了几千年的老传统——烧柴的农村大土灶。


做饭时,厨房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闻着这香味,本来肚子就饿了,现在就更加了。
猪舍里的小猪哼哼的叫着,已经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