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2018-11-06 07:58:22)
标签:

上海宝龙美术馆

编织

时尚

文化

杂谈

分类: 纪实摄影
这两天,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对话——中国非遗的国际表达】钩针编织艺术展览,吸引了一大批大妈们的追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钩针编织曾经是上海闵行地区数万女子赖以谋生的手艺,回忆年轻时钩针编织的经历,她们感慨万分。“当年钩花养家糊口,今朝编织美化生活。”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1909年,沪杭铁路开通,在莘庄镇设车站。次年,徐家汇天主教堂派教徒前来发展编结点,采用定期发货、计件付酬的方式,组织本地民女批量生产朵头花及码带花边。随后率先在莘庄镇创立花边商号,技艺流传周边地区,逐步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地方产业。钩针编结虽工具简单,用料单一,但在100多年的传承中,莘庄地区编结高手极会"出花样",形成了30多种基本针法和上千种花样,而且利用针法的不同组合,使花型图案日趋丰富,制品花色不断翻新,具有立体镂空的艺术效果,既实用又有欣赏价值,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20世纪50至80年代,莘庄镇编结加工场不断扩展,尤其是建立上海县艺品厂后,将钩针技术和外销业务传播到本市及江浙邻县,产生巨大影响。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长期以来,它是当地城乡主要的家庭副业,明显提高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影响着当地民风民俗,因此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价值。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在展厅中最夺人眼球的是一幅钩针编织的闵行区地图全图,作品长12米,宽11.76米,用不同花样钩编出了闵行区的十四个镇、街道、工业区。与其他艺术作品不同,这幅作品以休闲艺术装置是形式展示,地图置于高台之上。这样,它既是一件作品,又是一件可供休息的座椅。观众可以与装置互动,沉浸于其中,感受一下闵行传统文化的质感。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花边以棉线为主料,用钩针以手工编结而成。钩针编结工艺,以本地传统钩针工具改良了欧式抽纱编织法,由织变结,既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又是上海民智的结晶。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花边以棉线为主料,用钩针以手工编结而成。钩针编结工艺,以本地传统钩针工具改良了欧式抽纱编织法,由织变结,既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又是上海民智的结晶。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钩针编织作品:《飞舞的裙子》 主要制作人:金龙华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编织技艺,俗称“小扎钩”、“结花边”、“钩花”,其成品对外贸易属“抽纱制品”。它是以棉线为主料,以钩针为工具,按图案(花样)采用手工编织的特殊工艺。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编织作品:《伞》主要制作人:金龙华 林花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编织作品:【向大师致敬之《星空》】  主要制作人:金龙华   梵高的作品《星空》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编织作品:【向大师致敬之《有丝柏的道路》】  主要制作人:毛静芳   梵高的作品《有丝柏的道路》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编织作品:【向大师致敬之《睡莲》】  主要制作人:朱月琴  莫奈的作品《睡莲》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编织作品梵高的《向日葵》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正是有了这60位莘庄钩针编织传承人,勇于摈弃自我,顺势而变,长会有今天的展览,长会有下一个,更精彩、更广阔、更现代的舞台让她们展览。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一根小小的钩针、一条普通的棉线,通过长短针、钩拉、缠绕等技法,就能编织出毛衣、连衣裙、披肩、手套等数十种花型多变、式样繁复的服饰;如果再配合布艺、蕾丝、晶片等现代服饰材料,还能编织出各种时尚的晚会礼服、旗袍和婚纱礼服。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编织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编织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编织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编织作品《网》 主要制作人 孙颖棣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编织作品《举杯》 主要制作人 金龙华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编织作品《奔跑的人》 主要制作人 金龙华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编织作品:《滋血草》 主要制作人 朱月琴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编织作品《爱情》 主要制作人 金龙华 林花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能勾起80-90年代回忆的立体感钩针蕾丝花样。钩针编织作品《百织图》 主要制作人:金龙华 朱月琴 林花 毛静芳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编结技艺主要流传在闵行的莘庄等乡镇,至今已经传承了100多年,上世纪80年代最辉煌时期曾有多达13万人靠此谋生。但遗憾的是,现在仅剩下百余人会这门技艺,且多数已是高龄老人,传统的莘庄钩针编结技艺面临失传境地。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上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幸运的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开展又将“小扎钩”带回了人们的视野。
2007年6月,莘庄钩针编织技艺被列入《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5月,莘庄钩针编织技艺被列为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技艺。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钩针编织的《虎宝》

伴随着几代人的“小扎钩”,现在可是市级非遗项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