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天山马天下第一斜塔兰笋旅游杂谈 |
分类: 我走过的上海境内的乡村古镇 |
春天来天马山观天下第一斜塔觅兰笋香踪.....
春天来啦,一年一度的佘山兰笋节又来啦!自2002年首届佘山兰笋文化节的举办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6届,踏花而行、扶竹清唱,笋是山林的恩赐,第一波春笋是最鲜美,也是最短暂的。佘山兰笋节每年的挖笋地点——云间九峰之天马山。

天马山位于上海佘山西南10公里,天马山古称干山,传说春秋吴国干将铸剑于此而得名。天马山山势陡峭,山体脊线近东西方向,山形如一匹展翅欲飞的天马,今称天马山。天马山是佘山九峰十二山中山林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座山(上海陆上海拔最高点),周围2.5公里,山地面积1800亩。天马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旧时为佛教胜地,山上多梵宫寺院。每逢阳春三月、初一、十五,便有香客登山进香,香火极盛,故天马山又称“烧香山”。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当一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 嘿! 呵嘿! "场合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会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一倒。
三月里春笋上市,四月里毛笋登场。松江佘山地区盛产竹子,竹林地面积达上千亩,山上生长着50多万株毛竹。最近,气温升高、天气较好,山坡竹林里到处是拱土而出的竹笋,引得市民纷纷前往佘山当“山民”挖竹笋,一边挥汗劳作,一边体验春天里的“收获乐趣”。
毛竹林摇曳着翠叶,发出轻轻的沙沙声,似乎在向我们致欢迎词。看竹丛中,真是“雨后春笋”,山上已经长有不少笋了。它们有的独立四顾,有的成群结队,但都有一种争先恐后的态势。
家长们领着孩子来天马山体验野外挖笋的乐趣。
一场场春雨之后,吸收了雨水滋润和大地养分的春笋一个个探出头来,看一看春天的样子。
阳春三月,天气转暖,又到了开吃毛笋的时节,尤其是现在的毛笋还未露头,这才是毛笋最好吃的时候。

沿途爬上小山坡,见到不少驱车赶来的“城里人”扛着掘笋的铁锹,乐滋滋上山寻笋、挖笋。“挖笋听起来简单,可要想挖满一篮,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少游客坦言,挖笋不仅是个力气活,还要懂技巧,有耐心。记者发现,困扰大多游客的首要难题,就是找笋源。于是,挖笋师傅指点迷津说,笋鞭周围,土拱起的地方,如有裂缝,下面必然有笋。更直接的方法,则是找冒出地面的笋花,这样,虽然缩小了范围,但挖出的笋个头不大。找到笋源后,如何挖笋也有讲究。“看笋花往哪个方向开,就往哪边挖。挖到根处,再用力铲断就是了。”挖笋师傅一步步的指点,使大家逐渐找到了挖笋门路。


领用挖笋工具,爬上陡峭的山路,只为了这春天的美味。

古银杏树,相传为宋银甲将军周文达亲手种植,树龄距今已有700多年。古树分枝呈爪状,互为呼应。当地人传说古银杏乃神之手,支撑着护珠塔斜而不倒;又传说在树干上钉上一只铁钉,就会得子,故后人在树身上钉有大量铁钉,致使树干大部分枯萎。值得庆幸的是,还有一主枝长得生意盎然。
由于地基变动,使塔身逐渐朝东南方向倾斜。据1982年勘查,塔顶中心移位2.27米,故俗称“斜塔”。护珠宝光塔比意大利比萨斜塔还倾斜1度多,可称得上是世界第一斜塔。塔身倾斜达6度53分,斜度超过意大利比萨斜塔,号称“天下第一斜塔”。目前已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斜塔候选世界纪录。
前一篇:花样少年行走在一片花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