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明初的盐业重镇下沙

标签:
下沙老街纪实拍摄旅游杂谈 |
分类: 我走过的上海境内的乡村古镇 |
周日下午由横沔返家途中,突然想去下沙老街看看,因为,之前就听说了下沙老街被列入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于是,调整导航仪目的地,往下沙老街驶去。车子停在沪南公路旁较为热闹嘈杂的下沙新街,几经打听终于从沪南公路桥东堍拐入下沙老街。下沙老街至今仍保留基本旧貌,2005年被定为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
下沙是上海南汇最早成陆的地区之一,宋建炎年间,设立下沙盐监,并于此设两浙盐运使司松江分司。元代和明代上半期,盐业达到鼎盛,是我国沿海地区34大盐场之一。
当年的下沙老街或者确切地说下沙古镇,也是一个具有江南水乡集镇特点的街衢。不过,随时代变迁,现在整个老街已看不到有价值的老房子。
街道两边有传统江南水乡集镇建筑风味的老房子已几乎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都是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民居。
下沙老街上的“众安桥”,原桥建造于元代,现为水泥平桥。桥边有一幢老房子。
下沙还是下沙烧卖的发源地,下沙烧卖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点,属于上海菜。下沙烧卖起源于明代,是浦东南汇地区代表小吃。烧卖皮用特殊擀面杖手工擀制,咸味烧卖以当季新鲜的春笋、鲜肉和秘制熬成的猪皮冻为馅料,甜味烧卖用豆沙、核桃肉、瓜子肉和陈皮橘制馅。这其中,笋肉烧卖最受欢迎。2011年,下沙烧卖制作技艺被列入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小贴士
交通:沪南线、浦卫线、塘南线等到下沙站
自驾车:走A20外环线转沪南公路至下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