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上海还有这样一座古镇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 |
分类: 我走过的上海境内的乡村古镇 |
泗泾镇位于上海松江区的东北部,如果从北宋形成村落算起,差不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小镇,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大批清、民国住宅。随着我的镜头,一同走进泗泾镇去看看......
深入沿河排布的下塘廊棚,一路沿河探寻。值得一提的是,保护区域与镇中心街区只有一街之隔,下塘廊棚居民依然延续的“沿河而作,以河为生”传统生活方式。
下塘街东起北张泾河,往西,沿泗泾塘北岸直到西市桥桥堍,延绵三里,沿街鳞次栉比的米行、木行、竹行、油坊、蛋坊、地货行、豆腐店、小饭店、小茶馆、打铁铺、竹篮藤器坊、船码头等,有不下百余家之多。1956年,整条街店铺关张,成了现在的样子。
老人们说“过去这条街比浙江西塘要好。”清代开始,下塘石板街道两侧已经“百业辐辏,户口繁盛,街巷纵横,桥梁相望”。
孙士林宅(民国)
不足两米宽的窄巷,成了漫步在下塘村最深刻的印象,那些只有行人自行车能够通过的小巷,和巷子两侧嵌入式建筑结构的过街楼。
周坤生宅(民国),保存良好的民国住宅,
廊棚倒映,江南水乡情调十分浓郁
希望老镇改造的时候能把这条老街列入规划,让下塘再现当年盛况。
报业泰斗、《申报》总经理史量才故居
镇上最著名的“古董”还是那座横跨下塘街的福连桥(中市桥)。这座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的古桥,是目前松江仅存的3座大型古石桥之一。主孔12米,南北两孔各宽5米,桥面宽3.7米,长30.48米,南北石级各为30步。村里的老人说,他们最爱的就是月明之夜,驻足桥顶,俯看明月倒映在桥下河中,如枕如揽;河边船火点点,若明若暗,美不胜收。
过了桥向南就是江达南路,这条小巷很窄但是路边开着不少商铺。
张氏宅(清)
贞节坊(清)
周伯生宅又称周家楼,位于泗泾塘河南安乐街146号。此宅为清末从事经商发迹后又购进大量土地而一跃成为工商地主周伯生的私人宅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