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福避祸 有道可循
——读李桂良老师新著《百福篇》
宋慧乡
《百福篇》是桂良老师退休后的第二本著作。与第一本著作《耕读情》一样,他将手稿先发给我,征求意见。老师的信任,令我感慨。老师谦虚谨慎作风,严谨治学精神,令我感动。
拜读老师用毛笔写的手稿,我想起当年,他用毛笔将学生作文抄到学校黑板报上的情景,岁月没有丝毫消减他的敬业乐业精神,而是将其打磨得闪闪发亮。乐在其中,是老师的长久之福也。
诚如老师所言,人类的发展文明史,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史创造史。然而,当物质生活与日俱增,越来越富足,幸福不断生长之时候,却有不少人感到,苦恼郁闷愁虑剪不断,理还乱,不遂心的事情总不消停。不禁疑惑,福气福分幸福为何反而少了?《百福篇》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令人困扰的问题。
读罢《百福篇》,感触良多,深受启发:一、幸福是人类生存的意义。二、修心造福,行善得福。三、不同的价值观主导幸福指数。四、幸福是一种心态。五、幸福追求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永无止境。六、福气是一种特殊的智慧。七、幸福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八、福的内涵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九、幸福不是一劳永逸的产物。十、循道而往,可以避祸趋福。等等。
从《百福篇》中可以看出,人类幸福有三个方面的实现形式:一是某种物质的满意拥有。二是精神上的富有满足。三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获得。其中不少条目的解读,强调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幸福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
有个故事说,某农民兄弟,把一瓶山茶油分送给城里的两位朋友。甲友得到半瓶油后,十分高兴,说这半瓶油省食俭用的话,可以煮半个的菜呢。乙友见到送来的油只有半瓶,起初瞧不起,这点油能做什么?继而生气,以为我是叫化子吗,拿这点油来打发我?获得同样的物质,却得出幸福和愤懑两种结果。
《百福篇》对社会现象和事物发展,有独立的思考,独到的见解。古语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只强调了主观因素的作用。桂良老师的观点是,福有天缘,更靠人造。有些读者或许会问,福若天缘形成,就上天赐予,这不是唯心主义嘛。依我管见,这恰恰体现了老师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福有天缘,不能望文生义,认为福从天降,自缘而然,幸运砸到自己头上。而应看到,福的造就成就,离不开客观土壤,例如生存环境,家庭出身,贵人相助,机遇运气,等等因素,加上自身的努力,主观因素和客观相辅相成,缘聚而结果。
《百福篇》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寓于平凡之中,实在的幸福,寓于日常生活之中。人们往往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道是健康是福,而身体健康的人,却浑然不知自已拥有这等福份,好像理所当然,习以为常。于是不懂珍惜,任意挥霍,胡吃海喝,熬更网耗,烟熬酒泡,五体不护,摧残脏腑。及至疾病缠身,不可逆转,这时候才幡然醒悟,悔之晚矣。故,惜福亦是福之重器也。
悟道是福。《百福篇》选题甚好,给人们以积极向上,逢凶化吉的人生指引和向往。读者诸君,不妨结合自已的经历经验,举一反三,深入思考,细心观照,一定会读出更多收获。从而认识本质,把握规律,趋福避祸,驾驭命运,觉悟人生,福莫大焉。
(作者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梅州日报要闻部主任、新闻研究室主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