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敏感词
(2012-08-01 13:52:41)
标签:
宋慧乡梅州事言论会议消息提法 |
什么叫“敏感词”?很难做出准确解释,博主想,大体是网站认为有些词(名称)发表出去可能会惹来麻烦的词,因此软件设置把这些词过滤掉,使其不能够发表出来。我这里说的“另类敏感词”,是指堂堂皇皇地发表出来,但是容易引起读者质疑、挑刺、调侃,挖苦,乃至招来尴尬或者麻烦的词句。
翻阅梅州本地报纸。 8月1日第一版头条消息《抢抓机遇……乘胜而上……》副标题有句话“某某(市委领导)经典言论”,并选登了这些“经典言论”。第二版消息《我市开展南粤亮剑专项行动》副标题“某某(市政府领导)亲临一线督导检查”,字里行间让人感到对市领导人的尊重,但是同时也让人觉得里头多了些什么。其中“经典”和“亲临”,就是多了些什么的东西,我称之为“另类敏感词”。
“经典”一词的解释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就是经典。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
“某某(市委领导)经典言论”这样提法,是否能够经得起广大读者推敲?是否为广大读者接受?值得慎重对待。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网络上许多作家、明星、社会名人等等,其言论也不是被冠上“某某经典言论”吗?不错,可是“某某经典言论”是谁冠的?是民间普罗大众行为,冠了就冠了,不用负任何责任,也不具有任何权威性,没有谁和你较真,就像某某二三流的歌手,到了一个地方商业演出,被称为著名歌唱家一样,没有什么问题。而我们是党报,发表言论者又是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党报称党组织领导言论为“经典”,恐怕有难于承受之重。再者,假如这条会议消息,作为简报,送呈省委的话,能否把“某某(市委领导)经典言论”的提法送上去?我断言肯定不行。这提法送简报,最多也就给几十个人看的,尚且不行,又怎么可以登在几十万人看的报纸上呢?至于“亲临一线督导检查”这种表达,不可理解。领导做日常的工作,自己去是天经地义应该的作为的事情,而不是非常之举,除非“督导检查”工作都不应该亲自去的,这次亲自去了,很有新闻价值,那么用“亲自”字眼妥当,否则贻笑大方了。
做新闻这一行,有句俗话叫做“小骂大帮忙”,对领导小批评,领导宽容地接受了,反而为领导树立了威信。倒过来思考,出于好意赞扬领导,会不会遇到“大颂帮倒忙”的时候?牢记客观、公正、权威,不欺下,不媚上,实事求是,这是新闻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新闻业者必须恪守的道德。
补记: 2013年1月25日的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会议主持人、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桂芳请“胡书记作重要讲话”时,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马上予以“纠正”,他说:“不是重要讲话,是发言,因为本人是本团(广州代表团)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