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儿童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思考

(2014-02-26 21:36:26)
标签:

育儿

分类: 英语、阅读

http://s2/bmiddle/001Rycazzy6GTJN9PhL01&690         http://s2/bmiddle/001Rycazzy6GTJNStah71&690

http://s1/bmiddle/001Rycazzy6GTJOAPHW90&690      http://s2/bmiddle/001Rycazzy6GTJP3ge5e1&690

 

 

          4岁的妞每天总是给人以期待与惊喜!
          昨天给妞进了一套《非常小公主》,到手才发现是一套桥梁书,也不赖,留着以后看,今天下班刚刚进门,妞就很自豪的拿出了其中的一本,像变魔术似的摊开了最后的封底,也就是上图最后一幅图片,向我展示起来,并声情并茂的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戴上一个东西呢?”我一看问题赫然写在封底,并且配上了生动的图画,妞告诉我说那是龙,不是恐龙,并指给我看,这条小小红色的龙身上带着一个小小的必须用放大镜也够呛能看清楚的东西,她十分好奇。我问她,这本书几乎全都是字,你都能看懂?她很自豪的告诉我——我能看图,就看明白了!
           当时我内心十分的激动,不是因为她能根据图片自己画出龙,也不是因为姥爷拿着她的小手写出了那几个稚嫩的字体,而是妞的思维方式,她的质疑能力,她对书本的渴望和她对自我的肯定。
           其实作为教师,我一直在研究思索的就是教育,每天和孩子打交道,每天看着孩子们的幸福和苦恼,他们对分数的追逐,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构建出了那个完整的自己以及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与能力。多少次听过高分低能,似乎把中国教育逼到了墙角,多少次听过人们不可抑制的羡慕着国外的教育,那种把孩子当人,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可自由发展的的教育,其实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个母亲,我在想,我们孩子的教育是否罪在中国,罪在学校,罪在教师。
            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学习,进行被动吸收,好的坏的,值得的不值得的,有用的没用的,。。。等等等等。不要把学习当成孩子的负担,他们天生就是一个学习者,同时我们所必须要关注的是孩子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生命体,他也有他精神上的需要和肯定,不同年龄学习赋予他的意义也不同,学着慢慢长大,学着慢慢独立,学着慢慢离开父母,最主要的是要学着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所以精神上的给予和肯定并不可少。
          今天,我看到了妞精神上的需求与表达,对于她这个年龄,4-5岁之间正处于文化敏感期,如果在前期家长没有过多的进行填鸭式的学习,比如过早的被动识字,被动加减乘除、被动输入一些绘画图形等一些不适宜这个年龄阶段做的事情,孩子到了4-5岁,很自然的就步入了这个文化敏感期,她会想用任何“文化范儿”表达自己心里的情感所需,也就是我们人之所以不同与动物的这种精神上的需求与表达,他们会不自觉地询问这是什么字,甚至想自己写一些,妞妞今天就很明显的表现出了这种需求,她甚至在今晚自己“画”出了王这个字,并告诉我他很久以前就知道这个王字了,就在老虎的头顶。而对于一本桥梁书的阅读,她用简短几个字进行了概括——因为她会看图,所以即使不认识字她也能明白书中所表达的想法。如今想来在指导妞妞进行英文绘本阅读中学到的积累的研究出的一些方法,也就是让孩子“学会读图”,在这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适合幼儿的读书方法,顺应幼儿的读书理念,让一切事半功倍。
           我们可以看到妞根据读图来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核心问题——为什么龙身上带着东西?这是阅读前的自主思考,有了这个疑问,孩子可以有目的的很饥渴的进行阅读。同时,这也是一个孩子质疑能力的体现,我很佩服妞妞在这么小小的图中,注意了这么小小的一个细节,她可以根据她所关注到的进行提问,并配上了相符的图画,这让我想到了国外开展的阅读活动,有读前提问,也有趣味的配画练习,更有读后问题的多种解惑,同时最重要的就是是否读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同时针对阅读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评与阅读分级,我想说这种种种种的阅读策略,在妞妞身上我发现都是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这种活动在我们孩子身上是可以实施的,当我们在羡慕国外的教育时,我们是否找到理解了教育的真谛,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顺应孩子身心发展的就是好教育。
            也许我们会说,如今的中高考让我们的孩子无地自容,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思考的话,2中的孩子难道也都是高分低能,学习的机器吗?我听说的我接触的好学校的孩子和孩子的父母,没有一个是只为了成绩豁出性命的,同样我们可以看到好学校的孩子中好多的孩子博览群书,有独特见解,其实这也是综合素质的一个体现,我们不敢说中国教育的走向,只从如今5、6年级考试题中就可以看出注重思维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这是一个趋势,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教师,作为父母我们该做些什么?
           给孩子一片适宜他们的沃土,我们再扶一扶,浇一浇 ,在他们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能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学着大口呼吸,学着变得自在起来,学着真正的成为自己,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情感,并且能为他们找到一个抒发口,内心富足了,还惧怕什么呢?


                             http://s10/bmiddle/001Rycazzy6GTK1DPO9c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