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俄罗斯森林——他导演了《列宁在十月》

标签:
俄罗斯历史人物电影导演杂谈 |
分类: 俄罗斯姓名 |
361
米哈伊尔,伊里奇.罗姆:电影导演,舞台演员,苏联人民演员(1950)。从1931年起在莫斯科电影专科学校学习,1949-1971年苏联国立电影学院(BГИК)教学,从1958年起任教授,苏联国家奖金获得者(1941,1946,1948,1949,1951)。拍摄的艺术和文献电影有:《油炸饼》(1934),《十三个》(1937),《列宁在十月》(1937),《列宁在1918》(1939),《在丹特街上的枪杀案》(1956),《一年的九天》(1962)。在俄罗斯还是在国外他的电影《普通的法西斯主义》广为人知(1966),在影片中用新闻片的镜头揭示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社会形态和战后世界的问题。他最后一部文献电影《我仍旧相信》(《今天的世界》)1976年由胡采耶夫,克里莫夫和拉夫罗夫拍完。埋葬在新圣女公墓。
米哈伊尔,伊里奇.罗姆——苏联著名电影导演,演员,苏联人民演员。
1901年1月24日罗姆出生在西伯利亚城市伊尔库茨克的一个医生、犹太人家庭。
他的祖父在维尔纽斯有一家印刷厂。
他们家之所以被流放,是因为他那从事细菌研究的父亲从事了革命活动。他的母亲是一名牙医,
常在家中接待病人。她向孩子们灌输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特别是对戏剧的热爱。
罗姆出生一年后(他还有一个大他3岁的哥哥),就被送到了现位于布里亚特共和国的一个村庄。
在这里,这个家庭又有了一个女儿艾达。然后就搬去了立陶宛,再然后又搬到了莫斯科。
罗姆自己不喜欢谈论童年和青春期。回忆起他在1918年参加了所谓的征粮部队尤其感到尴尬。
此前,他曾进入基尔皮尼科夫中学,并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塑和建筑学院。
他在《关于我自己、关于人们、关于电影》一书中聊起了自己的过往。在这本书里,他回忆,父亲怎样用镊子救了撞到胶带上的一只苍蝇。又比如,父亲趁儿子不在的时候,将他创作的雕像交给艺术家彼得·冈察洛夫斯基评价,(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和安德烈·孔恰洛夫斯基的祖父)。艺术家称赞了这座雕塑。
他曾把自己交给了祖国——在红军服役了一段时间后,他又回到了科学的边缘。
这一次他在现今的苏联国立电影学院和国立高等美工实习学校的工作室。
在发现自己的天职——使他在全世界声名鹊起之前,罗姆尝试了写作事业。
他曾在报纸编辑部工作,为电影写剧本,翻译外国古典作家的作品。
他还创作了自己的文学作品,从短篇的到长篇小说。
1931 年写了剧本《复仇》与《和我们在一起》(均与人合写)。
1933 年与B·古谢夫及Ц·培利耶夫合写了电影剧本《死亡的传送带》,后来任导演助理。
1934 年他独立导演了第一部影片《羊脂球》(根据莫泊桑同名小说改编,是苏联无声电影时期改编外国作品的成功之作,影片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之后他导演的影片有表现革命斗争的《十三人》(1937)。
1937 至1939年他导演了表现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事迹的两部曲《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由A·卡普勒分别与Д·瓦西里耶夫及T·兹拉托果洛娃合作编剧),在银幕上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导师的形象。
既表现了列宁作为革命家的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又表现了他与劳动群众息息相关的亲密联系。
这两部影片已成为苏联电影的经典作品,均于1941 年获斯大林奖金。
1
1962 年,他根据“思考电影”的观念拍摄了影片《一年中的九天》,表现几个研究核物理的科学家的工作、生活和对世界的思考。影片缺少外部的动作性,主要利用对话展示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这部影片在1962 年卡罗维一伐利国际电影节获大奖,并于1966 年获俄罗斯共和国的瓦西里耶夫兄弟奖。
六十年代末,罗姆针对着我国情况拍过一部纪录片《我仍然相信》。
此外,他的作品还有长纪录片《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949)等。
罗姆除创作影片外,还长期在电影学院任教,培养了不少青年导演。
他还从事理论著述,著有《文学与电影》、《电影剧作讲话》、《简论蒙太奇》等。
他曾两次获得列宁勋章,并获得劳动红旗勋章和其他奖章。
罗姆逝世后,他被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并在他墓地上竖立了纪念碑。
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他生前工作过的地方也建立了纪念碑。
这一年,罗姆在他自己的电影中确认了美丽的埃琳娜·库兹明娜出任女主角,当时她还是别人的妻子。在一番忏悔后,他重新考虑了所有作品都让她参与。罗姆与库兹明娜的关系并没有瞒过片场同事细心的目光。传到丈夫耳朵里,嫉妒的他试图以拳脚挑明关系。罗姆显得异常冷静。那男人只是用手指威胁了一下,便叹了口气,一无所得地走开了。
库兹明娜很快就爱上了罗姆,他并不具有好莱坞式的外表,却有一种难以置信的内在力量。这件事以1936年的婚礼划上了句号——正是《十三》成了这对夫妇的幸运数字。虽然他们没有共同的孩子,但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近35年。他们的私生活被“文化电视频道”的《不仅仅是爱》节目再现,呈现给观众一些感人的珍贵照片。
博文中, 前小传部分由本人翻译;
博文中,部分详传(棕色字迹)由本人翻译并编写;
博文中,部分照片解说(蓝色字迹)来自网上资料;
博文中,所有人物照片和图片均为网上搜集;
博文中的议论,如有观点纯属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