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當代卡通人物巡禮(一)

(2013-07-23 15:26:12)
标签:

杂谈


好友李克勤提醒我,要开始为小女馒头物色「卡通玩伴」,作为她的成长伙伴。

一般来说,成年人很难理解或认同为何某些卡通人物会大受欢迎,例如,本人的父母从来不接受我们的「IQ博士」、「龙珠」和「超时空要塞」等;同样,我对当世代的卡通人物(尤其是来自西方的)向来是抱着「不屑一看」甚至是「嗤之以鼻」的态度。然而,只凭直觉始终有欠公允,为了馒头未来的福祉,我决定好好去认识一下当代的卡通人物。

班利与朋友 (Barney & Friends)

数年前看见他(还是她?)的第一反应是:「为何美国人会找一条矮瓜做卡通人物?」后来才知道他是一具「紫色人化暴龙」。他于19924月面世,创作人希望透过这条「开朗、孩子气、充满活力又友善」的恐龙,用歌曲与(非常「啰命」的)舞蹈,将正面和乐观的价值观带给学前小朋友。

Barney在香港大有捧场客,但凡来港「开骚」,几乎场场爆满,妈打们更要在讨论区为儿女扑飞,其激烈程度绝不亚于Eason演唱会。人们对Barney的观感相当极端,有人对他大赞不已,耶鲁大学研究更指他是「学前电视节目的模范」;可是,亦有很多人「闹爆」他,并经常拿他作为「恶搞」的对象。

我鼓起勇气,认真观看一集Barney。内容主要是围绕这条「会说话的矮瓜」和人类唱歌跳舞,片中时常刻意描写他如何深受小朋友爱戴 (例如他一登场,小朋友一定会(生硬地)拥着他)。虽然歌曲相当悦耳,但只是看了三分钟,我便看不下去。

我的结论是:听Barney好过看Barney。如果馒头爱上他的话,我的反应会是:「唔系呀化?」(明天待续)




pic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