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追求
(2012-12-13 11:09:44)
标签:
杂谈 |
有人說:人越大, 對生活質素的追求便越高。未必。
我自小是歌迷, 幾乎將所有零用錢都花在唱片和CD上, 即使對放在walkman內的錄音帶也非常講究。有時, 寧可少吃一次午餐, 也要買一盒音質較好、雜聲較少的”Metal帶”來錄「自製精選」。
我的其中一份暑假工是在「麥記」當廚房, 時薪十三元, 每天工作十小時。做了個多月, 拿了四千多元「血汗錢」, 我馬上跑到鴨寮街的影音店, 一口氣買了一台專業擴音器、一部分音器, 還買了兩個木箱、無數配件、數包綿花, 然後自己在家中組裝揚聲器。那時我才十六、七歲, 對音樂質素的要求極高, 不過, 那已是「最高峰」。
畢業回流香港後, 要獨自承擔租金和生活開支, 且電台工作繁重, 還哪裡有時間在家中享受音樂? 所以, 我只買了一台千多元的「雙碟VCD/CD/收音錄音機」, 並用了多年。今天, 雖然家中也有一台「杜比X.1環迴音響裝置」, 但大部份時間都是閒置著, 更因為懶惰, 其中兩個「環迴揚聲器」竟一直沒有接駁。如今我最常用的就是電腦旁邊的一對「小喇叭」, 價值200元, 我對聽歌的質素已降至「隨便級」。
日前, 走進某唱片店, 試聽了一對新耳筒, 音質的確非凡, 與我袋中那對「跟機貨」相比, 實在是天淵之別。我看看價錢, 嘩! 竟要千多元! 心想: 這價錢可以為即將出生的寶寶買六包尿片或七罐奶粉, 又或品質較好的衣物。於是,我便打消了購買的念頭。
想起爸爸從前常說「用得著便算」, 今天回想, 或許他也曾經追求過所謂的高質素。只是, 當他眼前已經有我和弟弟這兩名「化骨龍」的時候, 他寧可放下自己的追求, 將最好的, 留給我們。這一點, 我也是到將為人父時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