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點蟲蟲
(2012-11-07 12:33:32)
标签:
育儿 |
早前我在此欄強烈質疑, 為何家長一定要教小孩子做「點蟲蟲」等動作? 文章出街後, 引來極大迴響, 有家長朋友狠狠地留言:「你唔好俾我發現你第時教個女做嗰啲動作!」(很明顯她的女兒學過)
最多人爭論的是, 「點蟲蟲」其實「有助小孩子肌肉控制、視力、理解能力、情感表達等」。我百思不得其解, 為何用食指在掌心上亂點, 便可以訓練肌肉和視力? 為何不教他們「猜情尋」? 既可鍛練肌肉和反應, 又可與孩子活動。這個謎團, 終於在日前解開, 原來是一場誤會。
多得岳母大人指正, 原來真正的「點蟲蟲」, 是雙手的食指互相觸碰, 達到「點對點」的效果, 就是「點蟲蟲」(當點完分開, 就是「蟲蟲飛」)。由於幼兒未必能流暢地活動他們的手指, 雙眼亦未必能準確「對焦」, 所以這動作正好用來訓練他們的眼界, 以及手指的協調 – 這就是「正版點蟲蟲」的用意。岳母大人還補充說, 不是每個小孩子都能做到的。
可是, 我歷來看過的版本(包括我媽媽所教的), 都是用食指亂點手掌, 亦見過有人訓練孩子點向手指的罅縫。很明顯, 「點蟲蟲」經過多番的「以訛傳訛」之後, 演變成多個純粹為大人提供娛樂的版本。
在此, 謹向各位曾教授兒女「正版點蟲蟲」的父母致歉。基於本人亦認為「正版點蟲蟲」甚有科學根據, 所以, 亦不排除在將來教導我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