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負責任的老師,
上課前我定必認真備課,
以免誤人子弟;
作為一位負責任的爸爸,
為免「誤」了自己的孩子,
我的「備課」便要更加嚴謹。近日, 我已經在積極籌劃,
女兒出生後,
應該先教她做甚麼?
個人觀察發現,
普遍的香港父母都幾乎一定會訓練孩子做以下動作。可是, 為什麼一定要教這些?
1)
「請請」--
這個中國古人們用來打招呼的動作, 今時今日,
除了在農曆新年期間說恭賀說話 (或逗利是)
時會使用外,
一般已很少採用,
可是,
卻幾乎是父母們必教孩子的動作。千辛萬苦, 日教夜教,
到孩子一天終於懂得在人前將雙手緊握, 上下搖晃,
父母便會歡喜若狂,
然後滿足地大嘆:
「他終於學會了!」然而,
大家可有想過,
這個動作究竟有甚麼用?
如果幼稚園老師看見學生集體用此動作來向他說早晨, 或說再見,
相信他一定會相當驚訝。
2)
「驚驚」--
小手輕輕拍心口,
代表「害怕」, 此乃人類共通的身體語言。學這動作的意義, 不只是「表達」,
還有「體會」。當小朋友表達「驚驚」時, 周圍的大人通常只會對他大笑,
然後馬上拿起相機拍下他的「驚樣」, 孩子越驚惶,
他們便越快樂。小孩子初來到世上, 很快便體會到世界的殘酷和人情冷暖…
3)
「飛吻」--
其實小朋友很可憐,
因為他們在不知就裡的情況下,
學了一大堆純粹用來討好大人的動作, 「飛吻」就是其中之一。朋友八歲的女兒看過她的兒時錄影片段後, 極度不滿地問父母:
「為何我一出世,
你便要我這樣隨便地周圍獻吻?」父母無言以對。不妨想想,
除了初出生時的那段「混沌」日子外, 我們之後又可有再做過「飛吻」這如此「放蕩」的動作?
令人費解的必學動作何其多,
明天續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