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体玩残「那些年」

(2011-12-01 15:08:23)
标签:

娱乐

集体玩残「那些年」

 

香港人「一窝蜂」的程度,恐怕举世无双。一套《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创出了票房神话,「那些年」三字亦马上成了「潮语」。

 

新闻标题、杂志 封面,都是「那些年,XXXX」;选特首、去旅行、吃美食、推介新产品又用「那些年……」(并且要抄足那款字体);社交网络的群组、微博内的留言、手机内 的短讯,统统都是以「那些年」为开场白。就连明明是今天发生的事,大家也硬要加上「那些年」三字。其泛滥程度,犹如江河决堤,情况一发不可收拾,而且已达 到令人厌恶的地步。「那些年」三字的意义也被迅速淘空了,变成一句废话。

香港人就像一班在沙漠中缺水的旅客,一旦发现水源,便不顾一切的疯狂灌饮。不只马上将水源喝干,还因为喝得太急太贪心,而导致「水 中毒」。数年前曾出现过的「葡挞」、「珍珠奶茶」等热潮,都是以超光速姿态在香港冒起,人人争吃、日日吃,以吃得到为荣,结果很快便吃厌了,甚至吃怕了。 类似例子实在多不胜数,还记得电视台的《揿钱》节目,还有已经「Out」了的「Chok」字吗?

日前路经中环,竟然看到墙壁上有一海报,几乎与《那》的一模一样,只是七位主角变成七位小朋友,海报上的文案和名字也改了。完全看 不懂那海报的含意,只为那「抄袭当创意」的手法而觉得可耻。笔者也很喜欢《那些年》一片,喜欢那段纯纯的爱,还有一众角色的天真率性。恳请大家切勿再以粗 暴手法玩残此电影,放它一条生路。拜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小宇宙的爆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