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争埋单

(2011-11-25 08:50:44)
标签:

杂谈



下午茶时段,某洒楼内,笔者正在「叹报纸」。身后忽尔传来一阵争吵声,转身一看,见两名中年妇人貌似在讲手,两人中间还夹着一位秃头部长。蓝衣妇人手持一张五百元钞票,红衣妇则手执一信用卡,两人同时施展浑身解数,誓要争夺部长手中的账单。这一下蓝妇稍胜,本来已将钞票成功塞进部长手里,红妇却不肯罢休,驶出一招「空手夺白刃」, 又将账单抢回。双方你来我住,争持不下,咆哮声不断,部长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虽然战情激烈,但观乎三人表情,却是满怀笑意。是场比试, 最后由红妇得胜, 三人遂嘻嘻哈哈,和气收场。

类似场面, 在童年时可谓屡见不鲜, 因为家母亦是个中高手。上一代的人总有这份传统的好客之道, 能够请对方吃一顿午饭,是一份荣幸。当然,子女们看见母亲在大庭广众里「大出洋相」, 总是觉得老套和丢脸。

 

到笔者踏足社会的年代, 已经甚少出现「争埋单」的场面。大家都习惯了「AA制」, 结账时自动自觉, 一人一份, 「无缘无故,干么要请吃饭?」。至于再新一代的香港人,又是另一回事。友人说, 一次和一群「90后」进餐, 结账时, 席间竟然无人肯主动付款, 甚至连账单也不屑看一眼, 大家只是若无其事坐着,服务员站在桌旁,也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唯有靠友人主动要求, 各人才施施然拿出钱包来, 期间又有人说「无散纸」、「未提款」等,推推搪搪,结果搞了大半天才结了账。年代不同,单从结账时的处理方式,便可看出香港人的改变。回心一想,妈妈们那些「争埋单」的行为,原来十分可爱,也充满人情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值几钱?
后一篇:大声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