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的风险
(2011-10-24 09:45:47)
标签:
杂谈 |
新闻片中,一名受访者说:「如果你承担不了做好人的风险,你就不要做好人了。」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很明显这是他的心底话。他的母亲是一名维权律师,正正因为「做好人」而遭到「恶报」。
「小悦悦事件」惹来全球民众哗然,那18名见死不救的路人固然令人发指,但连续出现18个无血性的人,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 – 除非那个地方根本就满布这类人 – 当然亦包括,事后指着那18名路人要喊打喊杀的人。是甚么令一个国家的人变得冷血?或许,正如上述那位受访者所言,因为做好人有太大风险。抚心自问,如果当好人会招致被捕、封杀、诬告、揶揄等后果的话,我们还会不会当好人呢?当我们指骂他人麻目不仁的时候,又可有想过,是谁令一个地方的好人通通不见了?为什么会出现「好心没好报」或「好心恶报」?
近日,内地报纷纷报导:「各部门正针对小悦悦事件,开展「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大讨论。」更有地方政府提出,但凡「见义勇为」者,即「重重有赏」。「见义勇为」与「过马路要小心」一样,不是平常人都应该做的事吗?为何要打赏才会做?于是,本来一桩看得人心寒的悲剧,越看,越是心寒。或许,在这段炒得热辣辣的日子,新闻镜头前一定会见到一些「安排好的好心人」,拿着赏金,笑逐颜开,接受传媒的褒奖加冕。但热潮过后、或当事件不了了之后呢?当做好人仍然有太高风险的时候,恐怕,我们只会继续听到见死不救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