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除夕的疑问
(2011-02-02 11:04:32)
标签:
文化 |
每逢过农历年, 总有一个疑问: 我们通常称大年三十为「大除夕」, 但为何某些年份的大除夕没有年三十, 只得年廿九? 当中的机制是如何订定呢? 其实, 这个问题已问了很多年, 亦肯定有很多人为我解答过, 但自己记忆力实在太差, 听完, 转眼便忘了, 明年今日又是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今年特地亲自做点资料搜集, 然后在此专栏写下来, 希望能铭记于心。
原来, 当中的玄机相当复杂。首先, 农历是一「阴阳合历」,既关乎太阳,也关乎月亮的位置, 它用「朔望月周期」来订出一个月的日数。所谓的「朔」, 即是我们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日子, 农历将「朔」日定为每月的初一; 至于「望」,则是满月的日子, 所在日为十五、十六, 所以这两天的月亮又光又圆。不过, 由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互动并非一成不变,所以「朔望月周期」会有长有短,情况有点像我们沿用的「阳历」一样, 月份有大小之分。不同的是, 农历的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而且,由于要确保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日,所以农历大小月的安排是不固定的。
若某年的腊月(即农历十二月, 因「腊」是古代年终祭祀的名称, 所以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便称为「腊月」)适逢小月,那年的年三十就会被省略, 年廿九便变成大除夕。根据万年历所记, 明年的大除夕便是年廿九了(2012年1月22日)。据闻此农历历法, 始于夏朝年代, 一直沿用至今。不知道古人当时如何观测天象,又如何设计出如此精妙历法, 简直匪夷所思,中国文化确实博大精深。
做完虎年最后一道功课, 准备送虎迎兔。祝各位读者新年满福, 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