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7.2007 143
科技愈進步,我們愈遠離原始。
只是,原始,有時也會很浪漫。
想起從前在美國的日子,那時手機還未流行,傳呼機卻十分普及。六塊半美元的月費,一次過交九個月便可用一年,對一名學生來說,尚算廉宜。
不過那些傳呼機卻與香港的有極大分別。沒有甚麼大屏幕中文顯示股匯報價,更沒有傳呼台和很高興為你服務的傳呼小姐。美國人用的,絕大部份是很簡單的「跳字機」-- 顯示屏只可顯示最多十五個數字。要找他,先打那個「call機號碼」,「do」一聲之後,就用音頻電話輸入你那聯絡電話的七個字,然後再按「#」,你這個短訊便可以於千份之一秒後傳到對方的傳呼機上。沒甚麼感情,卻簡單直接高效率。
雖說沒甚感情,但人類是最有情趣的動物,更喜歡在有限的環境下創造無限的情趣。於是,傳呼機屏幕上剩下的那八個空檔,便成了一個有趣的創作空間。
首先是代號,傳呼機不會顯示英文字母,而沒有人有責任去銘記你的號碼,所以大家便開始創立自己的代號,最普遍的做法是用自己的生日,例如九月十八日出生的,她的代號便是「918」。918想找某人,就可以輸入「918-1234567」,對方一看便知是誰找他了。
不過如果你是交遊廣闊的話,你就會發現原來銘記友人的出生日期亦不是易事。所以,當時很多人的錢包裡也藏著一張小小的密碼紙,寫下一眾好友的姓名和代號,以備不時之需。
創意又豈止是代號?
坊間逐漸流傳出一些有廣泛認受性的暗號,例如:
「911」=「urgent」,不是因為911事件,而是因為當地的緊急號碼為911,所以911便有緊急的意思。
「6029」= 「go out tonite?」這個比較複雜,由於傳呼機上顯示的「6」與英文大寫「G」近似,「0」又接近「0」,所以,先取「GO OUT」二字的頭兩個英文字母,然後「tonite」的讀音又有點像「two-nine」,所以便變成了「29」。
還有一些是應用到「象形法」,例如「1-177155-4 」= 「I MISS U」。不明白?找一部計數機,打下以上的數字,再加一點點的想像力,你便可以看出「I MISS U」。
更有一些是只有中國人才明白的,例如「555」= 「快快快」,想想5的英文讀法,你便會領悟得到。這亦是不懂英文的母親,當時經常催促我歸家的代號。
「143」,看到你會心跳加速,「1」= 「I」;「4」= 「LOVE」(因為由四個英文字母組成);「3」= 「YOU」(同樣原理)。雖然邏輯有點牽強,因為四個英文字母組成的字實在太多,可以是「MISS」,可以是「HATE」,甚至是「FXXK」,但偏偏是最神聖的「LOVE」。
他向她表態,忽然傳上「143」,對方定會故意的問:「四個字母的英文字那麼多,我怎知道你指的是甚麼?」,實情是想他親口說出來。情況有如害羞男向她說:「其實,我咩你……」或「其實,我對你有d野……」一樣,對方明明知道他言下之意,但仍然會問:『「咩」字即係咩?』或『「有d野」即係有d乜野?』,整個猜迷過程,動輒可以玩一整晚。
現在回想起來,「143」雖然很原始,但又真的很浪漫。
常言道,浪漫需要的就是心思和時間。
隨口吐出來的陳腔濫調,那怕是多快多高科技,也未必及得上那些你要輕輕咀嚼才能細味的三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