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色盲
(2010-08-04 07:14:54)
标签:
文化 |
早前办了一个演讲技巧讲座,分享演说的基本功,也让来自各行各业的参加者交流演说时面对的困难。过往也主讲过多次类似课堂,这次和以往一样,一谈到「懒音」,大家的反应便最为热烈,有人从来不知道自己原来字字懒音,亦有人很想说得字正腔圆,但无从入手。
香港人的懒音问题极之严重,我怀疑,现时说得不标准的比标准的还多。与很多人倾谈过,发现他们都患上「听觉色盲」 - 耳朵分辨不出懒音和正音,例如「朋」友和「贫」友;香「港」和香「赶」,即使我再三示范,他们仍觉得完全没有分别。说话其实是耳、脑和口的互相配合,听得不清,脑中的概念错误,发音自然不会准确。这个问题,其实只要肯多留意正字正音,然后勤加练习,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一定改善得到。
但造成懒音泛滥的更深层次成因是,大家觉得「无所谓」,反正人人如是,而且咬字标准亦不会令人升职加薪,何必太执着呢?于是懒音有如病毒扩散,不断蔓延,连把关的传媒机构也「懒得理」,任由满口懒音的主播及主持继续发声,听而不闻,试问,还有谁会认为懒音有问题?
我坚持,懒音是不能接受的,人家明明姓「郭」,你却说他姓「角」,试问又怎能得过且过、照单传收?广东话是我们的母语,连母语也说得一塌糊涂,还谈甚么要捍卫广东话?要说懒音,还有千言万语,有机会再和大家详谈。
*本文刊登在2010年8月4日香港东方日报<写意>版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