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的行业
(2010-06-18 04:46:50)
标签:
文化 |
文字工作者应该很沮丧,因为越来越少人喜欢看文字。很多人翻报纸,但看标题和图片的多,阅内文的少。度一个标题可能只需几秒,但写一篇稿子,动辄要写一整天。当我们很随手丢弃一份报纸时,其实也同时丢掉数以百计的人呕心沥血创作的数十万字;网络世界也是一样,在微博,用少于一百四十字来胡言乱语一番,往往有成千上万的关注和评论,但在部落格内那扭尽六壬的千言万语,可能一天内也没有一个人看到。
自小立志靠写作为生,身边的人都说:「『爬格仔』怎能过活?」他们说得一点也不错,作家其实都很凄凉,稿费微薄,读书的人少,买书的人更少,图书馆内看报纸杂志和上网的人,一定比读图书的多。而且这一行,多劳不会多得,付出与回报往往是反比,写一年半载的小说,其版税往往不够付一个月租金。
彭浩翔说:「编剧都是天使」我觉得:「肯写作的都是天使」因为,在这个凡事都计较回报的世界里,写作一定被评为「最不应该投身」的工作,但不少同业一边坚持写作,一边用另一份工作去维持生计,如果不是靠那份单纯的热诚,谁会肯这样做?
专家说,地球每天有两种文字或语言消失,新的一代,写不通、说又不灵,未来,的确令人担忧。不希望见到一个没有文字的世界,亦不想见到一个写得不伦不类的世界。无论有名或无名、纸前还是笔后,谨向所有默默耕耘的文字工作者致敬。
*本文刊登在2010年6月18日香港东方日报<写意>版内。